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练习设计  
  《观沧海》赏析题  
作者:佚名
   
 
  1、下列对《观沧海》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沧海》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写曹操北征乌桓时的体验和复杂心态。
   B.从诗中所描绘的树、草、风可看出是夏秋两季的景物。
   C.最后两句是为配乐才加的,与正文内容无甚关系。
   D.曹操把自然作为观照的对象,描写大海的壮美,借景抒情,表现诗人阔大胸怀和豪迈乐观的精神,意境空阔。

  2、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3、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海洋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海洋包容万物、动荡不安的特征。
   C.全诗虚写、实写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4、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C.作者以日月星汉自比,通过写日月的运行、星汉的灿烂,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又很含蓄。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这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5、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点明登山的目的是观沧海,平稳而自然的引出以下对观海所见景物的描绘。
   B.全诗紧扣一个“观”字,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复杂的心理活动以及气吞山河、囊括宇宙的气概巧妙结合起来,意境开阔,气势磅礴。
   C.“树木”、“百草”二句写的是静景,是近看所见之景;“秋风”、“洪波”二句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由近及远,一静一动,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为下文展开想象埋下了伏笔。
   D.全诗句句写景,实则句句抒情,诗人把远眺大海时涌上心头的豪情壮志寄寓在景物的描写之中。

  6.选出理解不恰当的一项(  )
   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的表现手法,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7、下面对《观沧海》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一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所想。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互相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联系。
 
 
  [2021-07-14]  摘自《梁冰老师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