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古诗重点内容 | ||
---|---|---|
作者:佚名 |
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观”,诗中描绘实景的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林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虚景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诗中“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一句写出了岛上景物的生机勃勃的特点。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一句是配乐时加的,其中“歌以咏志”提示了诗歌抒情的特点。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写景与表现精神品质两方面作些分析。 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写出大海包蕴万千的气势,描绘出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借景抒情,诗人以沧海自比,展示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5、这首诗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包蕴万千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的理想。 6、赏析名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想象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自己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有助于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这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8、请根据你的阅读感受,说说本诗的情感基调。 苍凉慷慨,悲壮激昂。 9、诗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渲染了大海怎样的气势? 渲染了沧海苍茫动荡的气势。 10、在这些山水景物描绘中,你感受出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 这是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渴望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诗中景物描写的诗句是“杨花落尽子规啼”,其中与“左迁”相联系的意象是“杨花、子规”,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同情。 2、诗中的词语“过五溪”和“到夜郎西”,很好地说明了作者为王昌龄“愁”的原因。 3、诗人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啼叫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作用是什么? 点明季节、时令。借这两种特定事物,渲染悲凉的气氛和心情;表达对朋友被贬的同情,抒发忧愤之情。 4、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以丰富的想象,用拟人的手法,寄情于景,将月亮人格化,把无情的朋友变成知心人,穿越时空,追随友人,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三、《次北固山下》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情感? 表现了思念故乡的情感。“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请写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的大意。 在残夜未尽将尽之时,一轮红日正从海上升起,旧年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被人称道,请任选一角度作简要赏析。 例1: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说明了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 例2:“生”和“入”将景物拟人化,使景物富有生机情趣。 例3: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表现了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4、首联中的“客路”、“行舟”两个词已暗含身上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5、“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两岸阔”之大景的神韵。 6、从炼字角度赏析“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阔”“悬”二字用得好:“阔”表现出“潮平”春潮涌动,江面与岸齐平,视野也因之开阔;“悬”字高高挂着的样子。二字传神地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美景。 7、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春潮涌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水面似乎与岸平了;和煦的春风鼓动着白帆,行进在风平浪静的江面上。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 顺利。“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9、诗人的家书从哪里寄向哪里?是从哪个方面寄? 从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10、诗中表明时序的交替,蕴含自然理趣的句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诗中描写长江长江潮平岸阔、和风吹拂、风帆高悬的诗句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青山绿水的诗句是:“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最能表现作者乡愁的句子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1、这首写景抒情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的地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四、《天净沙·秋思》 1、“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本曲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2、试简要分析其表现手法上的突出特点。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2)全诗仅28个字,生动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它出色的运用景物烘托的写法,将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 3、全曲中暗指题中“秋”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与“天涯”相呼应的是:古道。最能触发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人家,体现“思”字的一句是:断肠人在天涯。 4、“古道西风瘦马”中的“瘦”字,好在哪里? 写出了马瘦,实际上是暗喻人消瘦,表达了游子孤寂凄凉的心情。 5、“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了两幅怎样的画面?两幅画面是否矛盾?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吗? (1)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画面。 (2)句描写了悲凉肃杀的场面。两者不矛盾,将哀景与乐景入在一起,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天涯游子的思乡愁绪。 6、本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例1:运用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愁苦之情。 例2: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动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这种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 7、本诗抒情的基调是:凄凉愁苦。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 8、诗中直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一切景语皆情语,全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渲染了萧瑟凄凉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极其孤寂愁苦的情绪。 10、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 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11、“断肠人在天涯”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作者借此抒发了思想感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家乡,绻于漂泊的凄苦之情。 |
||||
![]() |
摘自《徐世奎-语文世界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