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之四 | ||
---|---|---|
作者:北京市第八中学 程冉 |
《观沧海》从诗的体裁看,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又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短短四句的抒情短章,感情的分量却相当沉重。它一开头便择取两种富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律读,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天净沙秋思》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能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通过学习交流,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诗词的兴趣。 3、背诵、默写这四首诗歌。 三、教学重点: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想象诗中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能读出诗歌的节奏、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四、教学准备 1、PPT课件 2、搜集四首诗歌的资料,汇总挑选一些重点内容。 3、准备预习清单。 五、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我们将要学习哪四首诗歌呢?请把四首诗歌的题目及作者,大声读出来。(师注意听学生读的题目,及时纠正,尤其注意题目的断句) 2、导入新课。 师: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文明史册上优秀的诗歌灿若繁星。诗歌是美的,它的美不仅在其语言所表现的意境美,还在于它描绘的画面美,更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音韵美。诗歌的音韵美,最适合于诵读。 师范读《观沧海》。 师:请同学们也像我这样,自由朗读这四首诗歌。注意要读准字音。 (二)《观沧海》,感宏伟。 1、读准字音。 学生齐读诗歌,教师注意听音,提示学生注意:碣、澹、竦、峙的读音。 2、读懂词意。 自由朗读诗歌及注释,重点理解注释里的几个词语。 生质疑。师:除了注释里的几个词外,你还有哪些词不懂,请提出来。 3、读出感受。 再读诗歌。说说诗人登山临海,看到了哪些景物,想到了哪些景物,你在读诗的时候,产生了怎样的感觉? (三)想龙标,体挂念。 1、读准字音,读懂词义。 2、此诗开头,诗人写的两样景物“杨花”“子规”,你读后有什么样的感受?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 3、生质疑。 (四)行客路,念洛阳。 1、比较朗读。 师:同学将读读前面两首,说说这首诗与前面相比,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2、体会朗读。 比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样的句子,它属于对偶或叫对仗。朗读全诗,体会诗中这样的对偶句。 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你是从哪些诗句体会到的? 3、生质疑。 (五)看黄昏,思家乡。 1、《天净沙秋思》这题目与前面的都不一样。结合注释1说说。 2、齐声朗读。说说前面三句,诗人写了多少景物? 师:诗人把这些富有特征的景物直接组合在一起,营造出了特别的氛围。想想,如果你身处在这样的情景中,会有怎么样的感受? 3、是啊,所以诗人的感受是“悲伤到了极点”。 4、再读体会。 第二课时 (一)背诵诗歌,导入新课。 1、请同学齐声背诵四首古诗。 2、请同学自选一首说说自己最喜欢的诗歌,并说明原因。 (二)搜集诗歌,朗诵交流。 1、师:古诗词中多是借景借物抒情,而借明月抒发思乡怀人之情的诗句,也是很多。如:“我寄愁心与明月”。 2、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积累拓展五”里的四首诗词在小组内与同学们交流。 (三)诗歌积累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外积累,组织开展诗歌积累比赛。 (四)古诗词展示。 1、从课标里抽取题目,组成一定范围的题库,请学生抽取诗题背诵。 2、展示诗词诵读水平。 3、师生评讲。 |
||||
![]() |
摘自《深度思考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古代诗歌四首》教学设计之三 | ||
下一篇 | 《次北固山下》、《天净沙秋思》 教学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