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七年级上册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之一  
作者:张新宇/执教 王玲/整理
   
 
  师:同学们,今天是什么日子?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一个节气呢?
  生:立冬。
  师:对,从今天开始就逐渐进入到冬天。恰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写冬天的。是哪一篇课文?
  生:《济南的冬天》。(师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响亮。不是北京的冬天,也不是祁门的冬天,而是——
  生:济南的冬天。
  (师在课题的“济南”下加着重号。)
  师:对济南同学们又了解多少呢?
  (屏显济南简介,要求学生快速默读。)
  师:介绍当中有一句诗大家齐读一遍。开始。
  生(齐):“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师:这句诗要记住了。以后提起这句诗就知道写的是济南。济南的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生:被一圈小山围着。
  师:课文当中是什么说的?
  生:“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
  (师继续检查作者等预习情况。)
  师:课上到现在,老师已看出同学们预习做得非常好。下面,老师就考考你们。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特点呢?能不能用文中的词语回答?
  生:温晴。
  生:慈善。
  生:蓝汪汪的。
  生:响晴的。
  生:没有风声的。
  生:下点小雪。
  生:水是不结冰的。
  (师板书以上词语。)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同学们找的这些词语。“温晴”是什么意思?
  生:温暖晴朗。
  师:“慈善”是什么意思?
  生:慈祥。
  师:哦。慈祥,有同情心。那作者为什么说济南的冬天是慈善的?
  生:因为济南的冬天不冷,对人很有同情心。
  师:“蓝汪汪的”是形容什么的?
  生:水蓝汪汪的。
  师:水为什么是蓝汪汪的?
  生:因为天是蓝的。
  师:天是蓝的又说明什么?
  生:晴朗,万里无云。
  师:“响晴”是什么意思?
  生:天空晴朗无云。
  师:课文注释中有。同学们预习得很好。这个“响”在这里是表示声音很大吗?
  生:不是。
  师:那我们怎么理解这个“响”的意思呢?
  生:这个“响”是用来修饰“晴”的。
  师:说得很好。这里的“响”起着加重程度的作用。“响晴”也可以理解为十分晴朗。在文中还有一个含有“响”的词语。
  生:响亮。
  师:把文中的原句读出来。
  生:“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师:这里的“响亮”是什么意思?
  生:十分明亮。
  师:对。这里是形容热带的阳光光线十分耀眼,不舒服。“没有风声”是在文中哪里?
  生:第1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在文中把“声”字圈一下。想一想,“没有风声”和“没有风”一样吗?
  生:没有风声是说风很小;而没有风就是没有风。
  (众生笑。)
  师:济南的冬天风很小又说明什么?
  生:济南的冬天不冷。
  师: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用词是很准确的。同样,“下点小雪”也可以看出济南冬天的什么特点?
  生:不太寒冷。
  师:水不结冰呢?
  生:冬天暖和。
  师:好,我们小结一下。如果我们要选一个词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应该是哪一个词呢?
  生:温晴。(师板书“温晴”。)
  师:围绕“温晴”,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
  生:四个方面。
  师:哪四个方面?
  生:讲了山,讲了小雪,讲了城内城外,讲了水。
  师:同学们赞同吗?
  生(部分):赞同。
  师:但是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简化处理。
  生:三个方面。
  师:你去掉哪一个了?
  生:小雪。
  师:你为什么把小雪去掉了?
  生:因为写小雪还是在写山。
  师:好,由四个并为三个了。还能不能再进一步?
  生:山和水。
  师:你为什么把城内城外去掉了?
  (生沉默。)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写城内城外在第几段?
  生:第5自然段。
  师:第五段主要写城内还是城外?
  生:城外。
  师:城外又是写什么?
  生:“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师:那还是在写——
  生:山。
  师:同学们很不错,这么快就理清了课文的基本思路。我这里提醒同学们注意一个地方,第6自然段开头的三个字,大家找到读出来。
  生:“那水呢”。
  师: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过渡句,表明下文要开始写——
  生:水。
  师:那前面不是写水是写什么呢?
  生:写山。
  师:我们记得刚才提到过写济南的一句诗,叫——
  生:“一城山色半城湖。”
  师:作者老舍就是从山和水两个方面来写济南的冬天的。其中,写山,写得多一点。同学们能不能给它分一分,看看写了几种不同形态的山?
  生:写了雪后的小山。
  生:没有下雪的小山。
  师:没有下雪是什么样的天气?
  生:晴朗的。
  师:那就是阳光下的小山。
  生:城内城外的小山。
  师:到底是城内的小山,还是城外的小山?
  生:城外的小山。
  师:所以,作者写山写水,重点写山。依次写了阳光下的小山、雪后小山和城外小山。这一点清楚之后,我们再来看几幅同学们预习时的绘画作业。预习时,要求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济南的冬景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下面,我们一起来点评一下。
  (屏显学生绘画作业。)
  师:这位同学很可爱!你看,还给小山加上了笑脸呢!你们知道这幅画是表现文中哪个句子的吗?
  生:“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师:这个句子写出了小山的什么特点?
  生:可爱。
  师:小山为什么可爱呢?它可爱在什么地方?
  生: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师:大家看这一圈小山像不像小摇篮?
  生:像。
  师:我说也像小竹篮呢!大家看这里的“小摇篮”能不能改成“小竹篮”呢?
  (生七嘴八舌,莫衷一是。)
  师:小摇篮和小竹篮有什么区别?
  生:摇篮是用来摇婴儿的,竹篮是用来放东西的。
  师:说得十分准确。哦,你还有话说?
  生:实际上就是把济南这座城市比作山的孩子了,是山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了。
  师:山把济南当作是自己的孩子放在小摇篮里了,那山是什么?
  生:母亲。
  师: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为什么可爱?就因为它具有——
  生:母爱。
  师:这种母爱说得具体一点是什么情感?
  生:是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之情。
  师:说得多好啊!现在,请大家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体会一下。(生读。)
  师:我们怎么才能读出这种呵护之情呢?
  生:读得温柔一点。
  师:不错。这篇课文的大部分句子我们都可以用微笑的表情来朗
  读。下面再读,用微笑的表情读。(生再读。)
  师:我看同学们读的时候是面上含笑的,这就对了。我们再看第二幅。(屏显学生绘画作业。)
  师:哟。画得这么横七竖八的。我想这位画家一定是印象画派的。(众生笑。)
  师:这就考验大家了。同学们看一看,这幅画究竟是想表现课文中的哪个句子?
  生:“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
  师:我还要请这幅画的作者确认一下同学们找得对不对。
  生:对。
  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山们”有没有镶上一道银边的感觉?
  生:没有。
  师:如果我们要给这幅画作个修改,怎么改才会有镶上一道银边的感觉呢?
  生:变细些。
  师:当然要细。但下面就不应是白色,而应该是——(生七嘴八舌。)
  师:看看文中是怎么写这一处山景的?
  生(部分):暗黄。
  师:对了嘛!这下面应该是一道儿暗黄,一道儿白。请同学们把“镶”字给圈一下。我们怎么理解这个“镶”的感觉呢?你看,上面是蓝汪汪的天,下面是一道儿黄,一道儿白。而在天山相接的部分就是一道窄窄的银边,显得十分醒目。好,接着说。
  生:他还把斜射在山腰上的阳光给画出来了。特别突出了斜射。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
  生:课本上说“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他还把矮松画了出来。
  师:是这个吗?这是矮松吗?(众生笑。)
  师:课文中可不是这样的。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你看,老舍就不像你这么抽象了。他是用工笔在那儿细细描绘。连树尖上这么细微的地方都写出来。请同学们把其中的“顶”字圈一下。如果把“顶”换成“压”,比较一下,有什么区别?
  生:这个“顶”字说明济南下的是小雪。
  师:为什么说是小雪呢?
  生:因为“顶”可以看出雪不厚,比较轻盈。
  生:“顶”字还写出了松树勃发向上的感觉。
  生:挺拔。
  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我这里还要再说说这幅画。一个最关键的亮点同学们都没有欣赏到。同学们看我手指着的地方,这是什么东西?
  生:草。
  师:这些草是有规律的,看出来了吗?
  生:往一个方向倾倒。说明有风。
  师:那你们看这幅画是表现静态的还是动态的?
  生:动态。
  师:文中有一句也是写动态的。找出来,读一读。
  生:“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师:微笑着,语速慢一点,再读一遍。
  (生再读。)
  师:风儿真能把这件花衣吹动吗?
  生:不能。
  师:所以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好像。
  师:那这是不是作者眼前所看到的实景呢?
  生:不是。
  师:不是写实景,那是在写什么?
  生:属于想象。是虚写。
  师:那前面呢?
  生:是实写。
  师:那前后文连起来,在写法上叫——
  生:虚实结合。
  师:讲得很好。还有,大家看,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描写?
  生:静态的。
  师:那与这一句结合在一起,又是一种什么写法?
  生:动静结合。
  师:课文中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这两种写法就被我们的同学这么写意地表现出来了。画得真不错。再看第三幅。
  (屏显学生绘画作业。众生赞叹。)
  师:的确,美得让人心醉。你看,济南被称为泉城。泉多,湖就多;有湖,就有桥;有湖,就有柳。请这幅画的作者告诉大家,这幅画是表现文中的哪一句的。
  生:“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师:好,我们就看这济南的水。这里水怎么会有人的感情呢?
  生:用了拟人。
  师:“不忍得”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生:善良。
  生:慈爱。
  生:似水柔情。
  生:多情。
  师:我们知道这是拟人,也知道水本无情。那这里其实是谁不忍得让这些绿萍、水藻被冻上?
  生:作者。
  师:可见,作者对济南的一草一木都很有感情。同样,我们再看垂柳。垂柳为什么要照影儿呢?
  生:是因为它自我感觉很美。
  师:说得好。垂柳因为觉得自己很美,便要照个影儿。但其实垂柳也本无情,这还是谁的感觉呢?
  生:作者。
  师:是的。是作者觉得垂柳很美。下面,我给这篇课文题几个字,大家看我写得对不对。
  (师板书“山水草木总关情”。)
  师:这篇课文是不是写山水草木总关情的?
  生:是。
  师:山水草木本无情,说到底是谁有情?
  生:老舍。
  师:是老舍对冬天的济南的什么感情?
  生:喜爱。
  生:赞美。
  (师板书以上词语。)
  师:最后,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板书,好像缺了点什么,看出来没有?
  (师提示:左边是“山水草木总关情”。)
  生:右边少了另一半。
  师:这是一副对联。但只写了左边的下联,右边的上联是什么呢?就当作课后作业吧,请同学们结合这篇课文的内容思考,并将它补充完整。
  下课。
 
 
  [2020-08-31]  摘自《锦袍仙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济南的冬天》教学实录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