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狼》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 王国柱 |
《狼》讲述了屠户和狼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结尾耐人寻味。小说形象鲜明,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小说结构清晰,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议狼。语言简洁,情节生动,适合通过默读,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语句或段落等方式,把握段落大意,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 【学情分析】 之前,已经学习过《世说新语》《<论语>十二章》《诫子书》几篇文言文。有一定的学习文言文的基础。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基本疏通了文意,整体感知了课文。所以,给予学生足够的独立、安排“合作”的任务,让学生运用已得的学习经验来学习这篇文章。在理解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有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受到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熏陶,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能力的提高,使语文学习开放而充满活力。 【教学目标】 1.快速浏览课文,可以以自然段为基础阅读单位,在学生自主“圈点勾画”,的基础上,用批注的方式,梳理出情节。 2.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重点】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整理出课文的情节。 【教学难点】跳读有关狼和屠户的句子,运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归纳狼和屠户的形象。 【教学过程】 一、圈点关键,概括段意 1.默读课文,圈点出语段中的关键词:主要人物、主要情节。 方法提示:把“狼”作文核心词,在前面加一个动词,概括各段的大意。 指导学生先划出关键句,然后圈出关键词,最后按照“主要人物+主要情节”的方法概括。最后一段属于作者的议论,不是故事的一部分,所以在概括时,主语有变化。 2.认识表达方式,梳理文章结构 问题设置:本文前4段与第5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前4段是记叙,第5段是议论; 前4段是讲故事,第5段是评论故事。 本文的整体结构应该怎样认识? 本文整体上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叙事,又分四个层次;第二部分为议论。 教学预设: 第一部分讲述屠户遇狼的故事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户遇狼 “屠惧投以骨”——屠户惧狼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屠户御狼 “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屠户杀狼 第二部分讨论故事的启示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作者议狼 二、跳读课文归纳狼与屠户的形象 1.跳读课文,理出特点。 狼的特点:找出表现狼的特征的句子。这些句子突出了狼的什么特点?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写出了狼的狡猾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两狼之并驱如故” ——写出了狼的贪婪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写出了狼的狡猾、凶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写出了狼的狡猾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写出了狼的狡猾、凶残 屠户的特点:表现屠户特征的句子有哪些?突出了屠户的什么特点? “屠惧,投以骨”“复投之” ——写出了屠户的恐惧、妥协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写出了屠户的机智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写出了屠户的勇敢 2.不同声音。 学生很可能会说,狼也是为了生存,或者为了在洞里嗷嗷待哺的狼崽子。从生物学的角度,是可以这样理解的。可以从小说的角度来引导,这是一篇小说,小说是反映社会生活的,所以小说中的形象是有他的社会原型的。(见前文分析)如果抛开了这点,是无法进行准确的阅读的。 三、尝试梳理,认识“狼” 1.传统文化中“狼” 交流课下搜集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每位同学说以一个,并简要说说成语或谚语的意思。 与狼有关的成语:鬼哭狼嚎 狼吞虎咽 如狼似虎 引狼入室 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 狼子野心 狼奔豕突 杯盘狼藉 狼烟四起 与狼有关的谚语:前怕狼,后怕虎 披着羊皮的狼 狼肚子里没有好心肝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狼给羔羊领路最危险 交流完毕后,大家说说狼在传统文化里狼的特点,以及人们对狼的态度。 狼的特点:凶残、狡诈、愚蠢;人们对狼的态度:厌恶、惧怕、憎恨。 2.蒲松龄笔下的狼 阅读《狼三则》,不难看出,都是写屠户在不同情况下遇狼杀狼的故事。其一侧重表现狼的贪婪本性,其二侧重表现狼的狡猾伎俩。其三侧重写狼的爪牙虽利,但最终还是难逃被杀死的下场,三个故事都有生动曲折的情节,从不同侧面阐发了主题。 蒲松龄憎恶贪官污吏,在《梦狼》中,把贪官写成牙齿尖利的老虎,把衙役写成吃人血肉的狼。它们大吃大嚼,制造出“白骨如山”的惨象。作者“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认为他们“可诛”“可恨”(《王大》)。《狼三则》形象地揭露狼的吃人本质,凶狠狡诈的特性,表现了对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缩,只能勇敢机智地把它们杀死的主题思想。 四、拓展阅读 关于狼的小说:《重返狼群》《狼图腾》。了解不一样的狼的世界。 五、板书设计 ![]() |
||||
![]() |
摘自《人教网》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