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狼》说课设计之一 | ||
---|---|---|
作者:北京市丰台第八中学 王国柱 |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狼》,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狼》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本文是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过、情”三个维度和学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掌握重点文言词的音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4.把握文章主旨 其中教学重难点 1、深切感受故事情节,揣摩语言,领会文章主旨; 2、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突破方法:为解决重、难点,通过换位、分角色等多种朗读方式和小组辩论,感受故事情节,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精神,在理解中深入体会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说学情 初中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对文言文艰涩难懂有些畏惧,但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抓住这一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加上这之前对文言字句的积累,在诵读中较易梳理词句和翻译课文。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想: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可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第一方面,在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组内交流,组组交流,加以点拔,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第二方面,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以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四、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共一个课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按照以下5个环节展开: (一)导入 有一种动物,外形与狗相似,但性情残忍而机警,善采用穷追的方式获得猎物,常发出凄厉长号以吸引同伴。这种动物是什么?——板书“狼” 对于狼这种动物同学们并不陌生,古今中外有许多以狼为题材的作品,对于狼的品性展现各不相同。蒲松龄笔下的狼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去课文中一探究竟。 (二)学习目标: 有明确的目标才能高效地吸收知识,我们来看一下本节的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掌握重点文言词的音义,熟读课文、疏通文意 3.分析狼和屠户的形象 4.把握文章主旨 (三)品读 1.了解作者有利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相关材料。 老师出示作者资料。 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 字音读准 句子读通顺、流利 节奏读好 完成导学案“基础积累”部分 3.检测 (1)找出存在的问题,其他同学给以解决 (2)检测重点字词的读音 (3)检测重点字词的解释。强调“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 4.读文 (1)找同学读课文,注意朗读要求 (2)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读课文 (3)再找同学来读。注意每一个故事情节有不同的气氛,注意揣摩 (四)析读 1.在读的过程中我们的理解更加深入,下面同学们再读文,完成导学案第二题的1、2、3题 2.与学生共同完成导学案第二题的1、2、3,并随机提问 (1)如何看出狼是“假寐”? (2)“目似瞑,意暇甚”,此时狼会想些什么呢? (3)由此可以看出狼具有怎样的形象特征? 3.到这里,故事就讲完了,作者通过“遇狼、惧狼、御狼、杀狼”四个环节展现了狼的狡猾、贪婪、凶狠和屠户的机智、勇敢、果断,最后作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齐读最后一段。 提问: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为什么不说“狼之变诈几何哉”? (2)蒲松龄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呢? (五)学以致用 通过读,通过品,我们收获很多,积累很多,而学的目的是用。完成导学案第三题。 |
||||
![]() |
摘自《wdwuyan0928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