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猫》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段秀丽 |
郑振铎的《猫》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记述了自己家三次养猫的经历。作者以人道主义情怀,关注身边的弱小生命,对三只猫“得猫——养猫——失猫”的过程进行了细腻的刻画,描写了“我”与家人悲痛、遗憾的心情,尤其是对第三只猫的歉疚之情,引发了对弱势者不幸命运的思考,也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善于反思与自省的精神。 《猫》这篇文章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从“人与动物”如何相处共存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加强人类对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体现了人教版教材本单元编写意图;在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继续训练默读,侧重学会摘录、概括,在比较、品析等语文活动中,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 课堂环节的安排采用知识能力点和主题内容双线推进教学。本文的教学重点不要放在人物分析上,而是体会作者三次养猫所经历的情感波澜,通过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痛悔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并引发对生命价值和人性的思考。 【学情分析】 本文故事性比较强,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学生容易把目光停留在故事的叙述中,而忽略了作者真正的写作意图。 初一的学生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已经接近尾声,又经过前两个单元的默读训练,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默读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针对本单元的组文特点,可以通过摘录、概括、比较、品析等语文活动,适当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让学生能体会到作品的辐射意义,力求对本单元后面几篇文章的理解起到“例子”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探究”习题一表格的要求,边默读边圈点勾画,然后把相应的内容摘录到表格中,理清文章结构思路,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默读文章,对上节课表格中摘录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横向比较,探究我家三次养猫的快乐和痛苦; 3.通过三只猫亡失后的抒情议论语句的比较,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痛悔之深,理解作者在忏悔之情中所包含的反思与自省,感悟其中蕴含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默读文章,圈画文中关键语句,通过比较,小组内同学交流作者对三只猫的感情变化。 2.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勾画作者三次失猫的抒情议论语句,通过品析词句揣摩第三只猫的亡失如何刺痛了我的良心,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新授内容】 默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探究一”表格的要求,边默读边圈点勾画,然后把相应的内容摘录到表格中,理清文章结构思路,了解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第二课时主要新授内容】 一、导入新课引发思考 导语:上节课大家通过摘录,了解了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有快乐也有痛苦。一个爱猫的家庭,为什么就有了“永不养猫”的感慨呢? 二、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 (一)内容概括练习 1.出示任务:默读文章,请把上节课表格中摘录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 2.反馈指导: (1)写完同位互相借鉴,有分歧可以两人讨论或请教其他同学。 (2)老师请学生回答自己概括的内容,并陆续出示PPT内容,学生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与老师交流,概括不准确或不全面的同学及时调整相关内容。 第一只 第二只 第三只 猫的来历 要来的宠物 要来的宠物 捡来的流浪猫 猫外形 漂亮 更漂亮 不好看 猫的性情 很活泼 更有趣更活泼 不活泼 忧郁 懒惰 会爬树能捉鼠 在家中的地位 很受喜爱 更受宠爱 不为大家所喜欢 若有若无 结局 病死 丢失 死亡 (二)横向比较,探究我家三次养猫的快乐和痛苦 1.出示任务:请同学们边概括边比较,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作者家人对猫的喜爱程度都一样吗?为什么? (2)对三只猫的亡失的痛苦程度一样吗?为什么? 2.反馈指导: 学生横向比较后总结: 论来历……,论外形……,论性情……,论在家中的地位…… 3.小结 (1)我和家人很喜欢前两只猫,最喜欢第二只猫,最不待见第三只猫。 (2)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最难过,对第二只猫的丢失比第一只猫的死亡更伤感 (三)朗读体会 1.出示任务:学生自主勾画并朗读养猫给我和家人带来快乐的内容,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三妹……我……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饭后的娱乐,…… 2.反馈指导: 学生勾画、朗读,体会养猫的快乐,除了因为猫很可爱,更重要的是人们喜欢那种逗猫、看猫玩耍时的愉悦感觉,就是这种愉快,让人渐渐与猫建立起感情,也正是有了这样的感情,就会快乐着它的快乐,忧伤着它的忧伤。 3.小结:养猫时越是快乐,亡猫时就越是痛苦,养第三只猫无快乐。 三、文中我和家人最喜欢第二只猫,为什么最不受待见的第三只猫的死亡让我最难过?以至于“我家永不养猫”? (一)勾画朗读 1.出示任务:请学生勾画三只猫的亡失牵动我情感的语段 2.反馈指导: 找一生朗读自己的勾画,老师展示PPT内容: (1)我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小侣!当时只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2)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3)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二)品析词句做批注,体会作者三次失猫痛苦的差别 1.出示任务:朗读交流,说一说你通过哪些词语体会到作者的失猫之痛,思考悲痛的原因。 2.反馈指导 学生找出三次失猫后作者悲伤的词句,举手回答,师生交流比较 预设一: (1)一缕的酸辛可怜小侣; (2)怅然愤恨诅骂; (3)十分难过良心受伤刺我的良心的针 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 预设二: (1)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再向别处要一只来 (2)我也怅然地,愤恨地,诅骂……我家好久不养猫 (3)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家永不养猫 3.小结 通过“也”这个副词看出,我对前两次亡失猫的伤感完全是随着三妹的感伤而引发的,只有对第三只猫死去的悲痛是我独自的心理感受。三只猫的亡失原因是不同的,第一只是病死的属于“天灾”,第二只猫是被过路的人捉去的,是“人祸”,他人的过错,而第三只猫是被我冤屈棒打后而死,属于“己过”。 (三)朗读比较,体会作者内心的愧疚和悔恨 1.出示任务:朗读比较下面三个句子,体会作者内心感受。 (1)我觉得我错了。 (2)我觉得我错了! (3)我觉得我是错了! 2.反馈指导 找几个学生分别朗读,感悟作者用第三个句子来表现自己内心的愧疚和悔恨 3.小结 我从“惩戒的不够快意”,到“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又到“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到看到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至此,我家永不养猫。” 四、主题探究 (一)发散思维训练 1.出示任务 根据文章内容,发挥你的想象推断一下第三只猫凝望鸟时可能会想些什么? 2.反馈指导 预设:爱鸟的美丽 喜欢听鸟动听的歌唱 想与鸟对话,因为它太孤独寂寞 羡慕鸟的欢快 想保护鸟 很寂寞,所以一动不动地瞅着…… 3.小结:我当时认定第三只猫吃了芙蓉鸟的依据:猫的“凝望”、猫的“好像”吃着什么、猫畏罪潜逃、现场鸟的死状、张婶的无言、妻子的咬定…… (二)讨论提升 1.出示任务: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谁?(讨论) 2.反馈指导 预设:作者之过;猫本身的弱点 3.小结:如果说前面两只猫的亡失令我痛惜,那第三只猫的死亡令我痛悔,因为我是悲剧的主要制造者,而且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是因为我的过错而使它蒙受不白之冤,在我棒打后死去的……这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这沉重的十字架就是良心债,痛彻心扉,铭心刻骨! (三)深入文本理解,感悟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的主题 1.出示任务:我“十分难过”“良心受伤”这“刺我的良心的针”究竟刺痛了我什么,致使“我家永不养猫”?(仅仅是因为我冤枉了第三只猫吗?) 2.反馈指导:学生讨论交流,自由发言,互相启发,老师适时作出评价。 预设: (1)刺痛良心我凭自己的好恶,先入为主的偏见,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伤及无辜。亲手制造悲剧却还不以为快意,后悔后无法表白无法补救过失,内心受到谴责和煎熬。对无话语权的弱小生命的负罪感。 (2)刺痛灵魂刺出悲悯之心,人道主义情怀 我不尊重生命,不同情弱小,没善待动物。我作为人类高高在上,觉得自己有对动物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3)刺出了人性的弱点:个人的好恶,私心、偏见、凶暴、自傲…… (4)刺出人类警钟长鸣 “莫须有”的罪名对没有话语权的弱者往往是理所当然顺理成章的,这不仅是动物,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其实在某些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那只弱小的猫或那个制造悲剧的人? …… 3.小结: “永不养猫”,是良心的自责,是生命的救赎,是真诚的忏悔,又何尝不是一份担当,一种情怀,一线希望,这是光明的人性的回归,生命价值的呼唤。 五、作业设计: 1.文中第四只猫黑猫的作用(思考) 2.课外阅读夏丏尊的《猫》、靳以的《猫》和王鲁彦的《父亲的玳瑁》,与课文比较,体会这些文章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做好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 |
||||
![]() |
摘自《人教网》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