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七年级上册秋词(其一)教学实录  
  《秋词(其一)》教学实录之一  
作者:佚名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教前思考:
  《秋词》是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诗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描述了一只振翅高举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排云直上,矫健凌厉。显然这只鹤是独特的、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为大自然别开生面。其实这只鹤是诗人自己不屈的化身,奋斗精神的体现。但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这样的内涵感悟是有极大差距的,是不现实的。于是我在这堂诵读课中只是定位:有所理解,可不求甚解;能熟读成诵,但不抹杀兴趣。

  诵读教学实录:
  一、自读古诗,读通读顺。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秋词》,一起来读题目
  生齐读
  师:“秋词”就是?
  一生答:“秋词”就是写秋天的诗。
  师:《秋词》是唐朝大诗人刘禹锡所写。请大家读好这名字。
  生读。
  师:现在给同学们2分钟时间,要求把这首诗读准确读通顺。可单独读,也可同桌帮助读。看哪一桌读得最好。
  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聆听。
  (2分钟到)师检查自读效果,生1朗读流畅,生2遇到“寂寥、春朝、碧霄”有些迟疑,于是老师领读这三个生字,再检查朗读时,生3、生4及全班朗读比较流畅。
  二自读自悟,初知诗意。
  师:我们已经能读好这首诗了,现在提高难度,谁能够参考课后注释来说说每句诗的大致意思呢?能说出一句是认真的,能说出二句是聪明,能说出全诗那是了不起了。可以同桌讨论。“
  生自读自说、同桌互说。教师巡视了解,参与讨论。
  三、巧用已学古诗,丰富“悲秋”内涵。
  2分钟后,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一、二两句?(约8人举手)。
  生1:一直以来,人们到了秋天就很悲伤。我说秋天比春天还要好。
  师:说得很好,强调了一个“悲“字。还有谁愿意来说。
  生2:自古以来,人们到了秋天就感到寂寞、伤心。我却认为秋天比春天还要好
  师:说得更好了,两句话之间用了一个“却”就紧密联系起来了。是啊,到了秋天,花儿凋谢了,树叶飘落了,小草枯黄了,大雁南飞了。人们可能会感到凄凉、伤心。如李白有首诗“白发……”
  生紧接着往下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师:李白是愁如秋霜啊。叶绍翁有首诗:“萧萧……”
  生紧接着往下背“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师:叶绍翁是秋风动情啊,王昌龄有诗“撩乱……”
  生紧接着往下背:“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师:在这些诗人眼里秋天是悲悲切切、凄凄凉凉的,秋入心中化为了“愁”字。(教师一板书,学生“啊”的一声,有所顿悟。)难怪诗人说……
  生:自古逢秋悲寂寥。
  师:秋意不浓,谁能再读浓些?
  生情感丰富地读。
  四、静心美读诗文,想象“诗情”画意。
  师:众人都不喜欢秋天,可诗人为什么会喜欢秋天呢?这时诗人一指天空,请看……
  生读“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师:这两句如能读得好,同学们定会出现一个美妙的画面,谁来试试?
  几个学生先后朗读,其余闭目想象。(有的同学听着听着叫起来,“我出现了!”)
  师:请你来说说,你脑海里出现了什么?
  生1:我的脑海里有一只鹤在飞呢!
  师:还有更美的画面吗?
  生2:蓝蓝的天空有一只鹤在飞,还有几片云呢?
  师:鹤在云上呢?还是云下呢?连起来再说说。
  生3:我的脑海里,蓝蓝的天空一只鹤直冲到了云上呢?
  师:说得真好,我还仿佛听到了鹤欢快的叫声呢!读好这两句诗,把这美好的画面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吧。
  学生深情朗读。
  师:你们想,诗人心情会寂寞吗?会悲伤吗?
  生1:诗人心里肯定很快乐。
  生2:诗人心里肯定在想,秋天为什么要伤心呢,有那么勇敢的鹤就已足够了。
  生3:鹤多么自由自在啊,我也像它那样快乐自在。
  师:对,我们就以这种心情来读好它。
  五、熟读成诵,男女竞擂。
  六、课外补充插图,加深理解。
  师:我们读过诗,大都配有插图,但这首诗没有,课后有兴趣给《秋词》配上插图。

  检测反馈:
  一、时间分配(有老师卡表计算,实际诵读时间超出20分钟。)
  学生读诗:12分钟多;教师讲述:3分钟多;师生互动:7分钟。
  二、学生检测(总共42个学生,抽测其中一组共12人。)
  1、背诵情况:流利6人;能背出5人;背一半1人。
  2、理解情况:理解透彻1人;有些理解10人;不理解1人(抽测的题目有这些:a说说诗人喜欢秋天的原因;在一般人眼里,b秋天给人的感觉是怎么样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c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的画面。其中理解透彻者能讲出诗人写这首诗目的及表达的情感,完全自己悟出,很不简单)
  3、学生情感:喜欢古诗8人,一般4人,不喜欢0人。
  根据以上检测,小结如下:
  本次古诗诵读课基本完成预设要求,证明诵读课20分钟是科学的,粗讲熟读的诵读策略是适合的。但古诗文诵读中,怎样挖掘情感,让古诗在学生中产生共鸣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2020-08-31]  摘自《清荷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