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咏雪》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宝鸡高新中学 尚宁芳 |
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本文比喻的妙处。 3.体悟良好家风对于子女成才的益处。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比喻的妙处。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学生集体回顾《乌衣巷》这首诗,教师强调:“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百姓”遥对“王谢堂前”,可见其不寻常。诗中的“王”就是王导,“谢”就是历史上指挥过淝水战役的谢太傅,谢安。今天我们就走进他的“堂前”,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一起走进《咏雪》。 二、初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 读准字音,批注字音; 结合注释,尝试理解; 不易读对的字音反复读,至少放在句子中读三遍。 2.集体读文章。再次强调重点读音。 示例:“差可拟”“何所似”“公大笑乐” 3.邀请学生读文章,选取一两句即可。 要求:选择自己读了好几遍以后才能读好的句子。 展示读给大家。 教师可追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从而明确朗读节奏以及句子意思。 示例:“谢太傅寒雪日内集”通过强调“內集”的意思,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节奏划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示例:“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通过注释可知“公大兄”是谢太傅的哥哥谢无奕,“王凝之”是人名,所以正确的断句应该是“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设计意图:正确的熟读文本,养成良好的对照注释解读文言文的习惯,掌握根据意思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所有的素养形成都可以从朗读中得来。 三、悟读。 同学们的朗读在掌握了字音的基础上,也学会读出节奏。让我们把朗读做得更高级一些--读出感情。但这一点并不容易,学要我们再次潜入文章,细细品味。 1.本文的题目是《咏雪》,大家读完后能不能找到文章直接咏雪的句子呢? 示例: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请同学们来描绘一下这两个孩子描绘的画面。 学生描述。 明确:这其实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位比作“撒盐空中”,另一位比作“柳絮因风起”。 3.你认为哪一个比喻更胜一筹呢?请从文字中找答案。 就比喻本身而言,比作“盐”毫无美感可言,只是做到了比喻而已,适合“颗粒状小雪”,与本文中“雪骤”表现的情境不符,谢道韫把雪比做柳絮,可谓形神兼备,大片大片的雪花轻盈飞舞;很有诗情画意,以暖春柳絮喻寒冬白雪,也让人感受了作者内心的积极;盐是咸咸的,重重的,令人皱眉;而谢道韫所比喻的柳絮则更加贴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另外“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两句从谢太傅的表情,以及对她身份的一个补白,也是从侧面可以理解谢道蕴才华过人。 小结:谢道韫也因此被后人称之“咏絮之才”。 (设计意图:积累文言词汇“差可拟”“未若”“何所似”“因”,深入理解比喻句的生动形象,认识到生活的所见的景象就是语文学习的最真实的标本。) 四、思读。 这篇文章的导读部分说道:《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感受古代儿童的聪颖机智。我想,课文读到这里,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那么请大家结合文章的语句,想一想,为什么? 预设:家庭教育的氛围很好,也就是家风。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可以看出来。教师强调重点词汇“儿女”“文义”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明确,这种家风之雅,真乃雅人、雅事、雅志也。成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们也是从小便明义知理、语出不凡的。 谢太傅,之所以被称为太傅,果然能抓住教育的契机。从“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一句不难看出。雪花越下越急,雪势越来越大,铺天盖地而来,纷纷扬扬,牵引着屋内人的情思。明确词语“俄而”“骤”的意思。最好的教育契机就在生活中的那些个有心人的眼里。我们平时也许描绘不出生动的画面,其实就是因为我们没有抓住那一刻的真实,那一刻的美! 民主和谐的家庭关系。从兄子胡儿脱口而出的“差可拟”,兄女积极思考得来的“未若”,“公大笑乐”的“笑”与“乐”不难看出。儿女的不畏不惧,精益求精,就是在长辈们创造的民主和谐的关系中生发而来的。 小结:聪明往往藏在生活景物里,智慧也许就躲在你细心发现的眼睛里。但他们必然是和谐高雅家风中成长起来的一对孪生兄弟。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文章里的孩子们智慧表达的深入挖掘,再次把重点字词放置在语境中去理解,加深印象,巩固强化。当然,也是让学生体悟家庭教育对子女的熏陶感染也能助人成才这一道理。) 五、拓读。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这首诗里春雪又怎样的特点? 2.结合《咏雪》,谈谈你学到了哪些“咏雪”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春雪》,让学生积累更多的佳句,理解多角度、多种修辞法描摹景物的方法,加深本课学习的理解。) 六、小结。 这次《咏雪》,让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才华横溢的前辈,更让我们深深地明白获得知识的最好学习方式就在生活里。关键,你得是一个有心人才行!课堂的学习在这里划上了句号,但课堂外的生活中的学习才给你刚刚开始,对吗? |
||||
![]() |
摘自《简书》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