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学 段秀丽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是“人生之舟”。作者叙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本课体现了本单元编写意图:对美好人生的礼赞,可以引导学生初步思考人生问题,学会规划人生,珍惜生命。
  【学情分析】
  第一课时学生默读了全文,圈点勾画标志时间转换、情节发展的语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初步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和感情。
  学生受年龄、阅历的限制,理解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比较困难。
  【教学目标】
  1.精读中间叙述部分,圈点勾画表达作者主观情感与评价的语句、描写人物言行的具体语句,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2.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
  【教学重点】了解牧羊人这个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规划人生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
   1.观看奥斯卡获奖影片《种树的牧羊人》,阅读绘本小说《植树的男人》,多角度感受课文内容。
   2.仔细阅读课文,圈点勾画关键语句,品味内容,感悟主旨。
  学生
   选择感受最深的段落,反复进行朗读,读出情感。并结合课文写出这样美读的原因。(100字以上)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入境,圈点勾画,分析鉴赏。
  【出示任务】我们请几位同学展示一下朗读,并结合课文说说这样美读的原因。大家一起再看、再体味、再读,在这种精益求精的反复,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受。
  【反馈指导】与学生一起关注朗读者朗读中的感情基调,语气、节奏、重音等的处理。
  提示:
  (1)作者直接描写牧羊人的语句。
  示例: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这一段主要通过动作描写来描写牧羊人。“戳”可以体现牧羊人用力,可见土地之坚硬。“放”“盖”动作轻柔,体现了牧羊人对种子的爱惜,对种树的执着,隐含了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本段文字感情基调闲适,语气平静,节奏稍缓,重音落在他对植树这件事的郑重认真上。
  (2)作者直抒胸臆歌颂牧羊人的语句。
  第1段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第15段当我想到,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
  第17段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
  第18段我从没有/见过/他有任何动摇或怀疑,只有天知道/这有多难!
  ……
  作者直抒胸臆,用表达敬佩赞美的形容词、用表达强调赞美之情的评价语句,赞颂这个“孤独”“勤劳”“有着非凡毅力和坚定信念”的牧羊人。
  这些文字感情基调激昂,语气惊喜兴奋,节奏明快,重音落在牧羊人的精神品质和植树成就上。
  (3)作者借环境描写来表现牧羊人的语句。
  (3)作者借环境描写来表现牧羊人的语句。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语气失望低沉)。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这一段是环境描写,废墟的村庄、干涸的泉水、干旱的土地、坍塌的教堂钟楼,给在荒凉的高原上跋涉的“我”带来巨大的惶恐。这样与下文荒漠变绿洲形成鲜明的对比,体现惊人的质变,更能突出牧羊人植树的成就,突出其精神的伟大。
  本段文字感情基调失望,语气低沉,节奏缓慢,重音落在惨败的现实和对水的渴望上。
  【小结】同学们朗诵得真好,理解了文章的内容和感情,才会有这样完美的展示。
  (二)探究主旨,思考人生。
  【导语】大家在朗读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除了对牧羊人的感动敬佩外,你还想到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有哪些?
  【出示任务】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课后“思考探究”中的习题三】
  【反馈指导】学生结合全文中的关键语句来谈认识。
  【小结】牧羊人种植树木,改造荒原,表现出人类勇于承担的责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这也是对人类毅力、勇气和担当精神的赞美。
  (三)联系生活,获得启示,规划人生。
  【导语】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人生中有些痛苦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选择是否愿意受苦。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每天四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睡觉。为了自己热爱的马拉松,他决定把一天当作23个小时使用,另外的1小时要用来运动,每年夏季跑一次全程马拉松,秋季参加一次铁人三项赛,就这么坚持了20年。
  “不介意眼下的成绩,默默花时间累积奔跑距离,想跑快点就加速,就算加速也为时甚短,只为将身体感受到的愉悦尽量维持到第二天。其要领与写长篇小说并无二致。在似乎可以写下去的地方,果决地停下笔来,这样第二天重新着手时便易于进入状态。”这是他反复训练出的节奏感,令他年复一年保持高产。
  【出示任务】你是否愿意选择受苦?学习了《植树的牧羊人》这篇课文后,你会作出怎样的回答?
  【反馈指导】牧羊人的功业如同“上帝”,体现了人的力量。人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
  你将选择哪种生活方式与学习习惯,最终将实现怎样的人生目标?
  (四)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探究”中的习题二、三】。
  2.请以“今天的选择决定明天的生活”为题或者自拟题目,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和实际生活,写出你读完本文的感受。(400字以上)
  (五)板书设计
    植树的牧羊人
    让.乔诺【法】
   品味语言——描写叙述议论
              语气 情感 作用
   了解人物形象——圈点勾画
            表达作者主观情感与评价的语句
            描写人物言行的具体语句
     思考主题——多角度多层次
     获得启示——依据文本结合实际
 
 
  [2020-09-01]  摘自《人教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