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七年级上册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设计  
  《走一步,再走一步》说课设计之一  
作者:武安市清化中学 张有梅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下面,我从以下六方面对其说课:一是说教材;二是说学生;三是说教学目标;四是说教学重点和难点;五是说教法和学法;六是说教学步骤。

  一、说教材。
   《走一步,再走一步》节选自部编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它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一篇叙事哲理散文。
   文章记述了“我”童年时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最终脱险的经历。告诉我们:困难和危险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坚定信念,不惧怕困难,将它分解为一个一个的小困难,从脚下做起,就能各个击破,最终战胜它的道理。文章通过一个小故事生发出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说学生。
   对于刚刚跨入初中大门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设计和规划。他们有理想,有目标,有干劲,他们也应该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所以,对学生进行正视困难并积极克服困难的思想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有二:一是在第三单元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默读,教会学生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二是学习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人物精神、作者的情感体验以及对人生的思考。
  依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培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3、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理解重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2、联系自身生活体验,感悟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点拨法、引导法、归纳法。
  学法:默读法、朗读法、感悟法、自由表达法。

  六、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2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爬山吗?以往你们爬山途中或爬上山顶后会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答“快乐”“兴奋”“自豪”“疲惫”等词语,也有可能会答出“恐惧”“害怕”,但不管学生答什么,我们的导课目的已经达到了:即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地调动起来。接着,我再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内容:
   或许每一个人爬山的感受都不一样,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美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回忆他童年时爬悬崖时的具体经历和感受。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完成两个任务。
  1、找出生字、生词,共同解决。(7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夯实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对此进行有效检测。
  2、用一两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什么人——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概括)(3分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教师的适当点拨和归纳,能让学生学到概括文章的主要方法和技巧,便于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进行学习实践和自我提升。
  三、朗读课文,深层探究。
  1、我在这一事件中,心理有什么变化?请找出表现“我”心理感受的句子,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15分钟)
   恐惧——有点儿信心——信心大增——巨大的成就感
   设计意图:文本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载体,教学中要立足文本,围绕文本对人物的心理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的语句,感受人物的具体心理变化,让学生学会根据文本中的描写语句把握人物的内心感受。在对文本的具体分析中,我们的第一个教学目标就会很好地完成。
  2、从这件小事中,“我”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3分钟)
   是啊,“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把它克服了。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从文本中找出相关句子,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对这一句话的体会和感受。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概括能力。第三个教学目标初步达成。
  3、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深层含义?(3分钟)
   (教师提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拿到一篇文章时,要多关注它的题目,想想题目的表层含义是什么,深层含义是什么,这样我们对文章才会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关注文章题目,能够从题目出发去理解文章的内涵。让学生学习理解文章的一种重要的方法。
  四、创意阅读。
  1、文章中出现的人物,你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为什么?(视学生回答情况,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分钟)
  (1)体弱、胆怯的“我”为什么要去爬悬崖?
  (2)父亲为什么不直接把孩子抱下来?他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3)杰利是“我”的好朋友吗?他为何抛下“我”跟大家一起走了?当时他可能是怎样想的?
  (4)你如何评价另外的四个孩子?)
  2、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想和收获?(3分钟)
   设计意图: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文本的阅读,我们要鼓励学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多创设情境,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所以,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鼓励学生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只要言之有理,教师就可以给予充分的肯定。
   通过以上环节的安排,我们的第二和第三个教学目标顺利完成,教学难点也可以被完美突破。
  五、写法探究。(1分钟)
   以小见大以事喻理
   本文只是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小故事,但是故事中却蕴含着一个大道理,这是叙事性散文常用到的两种写作方法,即“以小见大”、“以事喻理”,今后我们在写作中可以试着使用这两种方法。具体做法是先具体地叙事,最后再归纳总结出一个大道理。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一篇文章,学习相关的写作方法,为他们的写作做好铺垫。
  六、课堂小结。(2分钟)
   多媒体出示赠言:
   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
   教师激情小结: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些困难有大有小,大的有时我们会感觉无法应对。但只要我们不惧怕困难,也可以像莫顿·亨特这样,把大困难分解开来,一个一个去克服,那么,最终我们必将战胜困难,赢得胜利。
  七、布置作业。(1分钟)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鼓励学生在口语表达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同时,丰富他们的人生感悟,提升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使他们成为新时代需要的坚强后盾。
  八、板书:
        冒险    恐惧
  走一步,  有了信心  分解困难
  再走一步  脱险    信心大增  赢得胜利
        巨大的成就感
  写作方法:
  小故事   大道理
  以小见大,以事喻理
 
 
  [2021-07-09]  摘自《用户2437012057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