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七年级下册邓稼先教学设计  
  《邓稼先》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佚名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积累重要词语。
  2.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3.学习人物传记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改变中国屈辱史,使原子弹、氢弹成功爆炸,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就是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杨振宁写的一篇人物传记《邓稼先》。
  课堂实录
  一、知识卡片
  1.邓稼先: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两弹元勋”由于所做事关国家机密,长期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2.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1957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现为清华大学教授。
  二、积累字音和词义
  1.字音
   邓稼jià先 元勋xūn  至死不懈xiè 鞠jū躬尽瘁cuì
   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    鲜xiǎn为人知
  2.解释下列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三、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2.你觉得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
  明确:
  1.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2.邓稼先是一个为国家民族做出巨大贡献,有高度奉献精神的一位科学家。
  课上小结
  本文以民族文化为背景,以民族情结,私人友爱为基调,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叙写了一个淳朴谦逊的科学工作者的奋斗历程。同时文中还插入了幼儿读本、诗歌电报书信等内容,抒发了对邓稼先的赞颂之情。本文作为一篇回忆性散文,可以说形式是自由的,而主题是集中的,那就是有了中华文化,就能孕育像邓稼先这样的优秀儿女,也正是因为有了邓稼先一类的杰出人物,我们的民族才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布置作业:
  1.邓稼先的哪些精神和品质值得你学习?
  2.收集的邓稼先的故事。
  板书设计:
  邓稼先
  (一)(1)引出“稼先”巨大贡献(2):侧面表现(4)
  (二)追忆“稼先”(结果)
     崇高人格(3):传统文化的孕育
     (内因)(根源)
      奉献精神(2)
     (原因)具体表现(5)
     (外在)
  (三)(6)评价“稼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2.品读语言,体会字里行间流溢的丰富情感。
  3.了解邓稼先,感受科学巨人的献身精神和“纯正”人格,获得人生启迪。
  教学重难点:体会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复习上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问生字生词,导入本课。
  课堂实录
  一、研读课文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可否去掉?
  2.第三部分写奥本海默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
  1.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此种手法,超凡脱俗,别具匠心,增强了出场人物的使命感。
  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所以第一部分是为歌颂邓稼先所进行的必要准备,绝不能去掉。
  2.课文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来做对比,更能鲜明地衬托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中两国原子弹研究的领导人。他们的共同成就表明他们同样都是学术非凡的人。但是两个国家,两种社会背景,又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征。但是站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基础上考虑,我们更钦佩邓稼先,更接受他为国忘我、为科研忘我的伟大精神。作者也正是要通过在国家大背景下的对比,来进一步突出邓稼先的高尚品格。
  二、深入探究
  1.第三部分哪些语段是记叙,哪些语段是议论、抒情?
  2.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明确:
  1.在记叙基础上抒情、议论,情感更真挚感人,观点更让人信服;如果没有记叙作基础,那么抒情、议论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2.现在这样写,原因在于: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的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虽然有50年的友谊,但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不宜铺开来写。因此,像现在这样写,扬长避短,是很高明的。
  三、品读句子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明确:
  1.这里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是截然不同的,“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2.这里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课上小结
  这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巧立主题式的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一枝多花,色彩纷呈,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从多角度多侧面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读来令人仰止。
  布置作业:
  1.运用对比写法写一个人。
  2.试着给邓稼先邓稼先写一段“颁奖词”。
 
 
  [2020-03-10]  摘自《叶的精灵0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邓稼先》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邓稼先》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