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七年级下册老山界教学设计  
  《老山界》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李佃军
   
 
  教学目标:
  1、学习在初读文章时,能首先快速去感知文章整体内容、把握主题方向
  2、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文章
  (1)能对文章内容进行“切片”,详细梳理内容
  (2)能从事件入手,对事件的特点细研解读,并正确理解其内涵意义,掌握步步推进的思考方式
  (3)能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入手,细研解读,并正确理解其内涵意义,掌握步步推进的思考方式
  重点:学习掌握由整体感知到细读内容的读书方法,掌握“细读细研”内容的几个角度,掌握步步推进的思考的方式。
  难点:
  (1)环境描写的内涵意义理解
  (2)文中写我们在瑶民家这块内容的内涵意义理解
  (3)29、30段各最后一句的理解
  教学方式:学习策略与问题引导
  教学工具:常规工具、PPT
  教学过程:

  一、学习在初读文章时,能首先快速去感知文章整体内容、把握主题方向。
  快速浏览全文,迅速感知文章整体内容:
  文章记了一件事还是多件事?事情呈现的总体特点是怎样的?结果是怎样的?文章的主题方向大致是什么?
  二、能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读文章
  1、懂得对文章内容进行“切片”,详细梳理内容:
   请按队伍行进的过程(时间、地点)梳理内容,对整体事件“切片”
   a(1)我们要爬老山界(交代中心事件)
   b(2——11)我们(),沿山沟一路往上走,()才到了()
   c(12——18)人马不停息,()爬老山界,十里处()前受阻。
   d(19——22)()宿()
   e(23——27)()时再出发,翻过()
   f(28——30)不停息,又走了二十多里陡路,()到了山顶
   g(31——32)一口气下山。
   h(33)抒发感叹
  2、懂得从事件入手,对事件过程特点细研解读,用“步步推进”的思考方式理解其作用。
  (1)向老山界进军以及爬老山界的整个过程虽然都体现出了“难”,但每个过程的“难”还是不一样的,请按照刚才梳理的内容细解在这个过程中各自“难”的特征。
  例a(2——11段):地势越走越陡,行军速度极迟慢。(难1)
   b(12——18):上山路曲折漫长且极陡,走得相当费劲吃力(难2)
   c(19——22):山路极窄,危险,且夜里寒气逼人,相当冷(难3)
   d(23——27):石梯只有一尺宽,近乎垂直,两旁悬崖,够怕人(难4)
   e(28——30):肚子饥饿,气力不够(难5)
  (2)想想,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细化红军遇到的不同困难?
   突出困难的多,困难的大;烘托红军旺盛、强大的革命精神。(这是一种怎样的思考方式?)
  3、懂得从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入手,细研解读,用“步步推进”的思考方式理解其作用。
  a、(2段):在队伍行进极缓慢的情况下,人们的心理有哪些反应?说明了什么?(旺盛)
   (9段):“部队今夜非行军不可”,“非”字说明了什么?(一鼓作气)(旺盛)
   (11段):“一路前行,天黑了才到了山脚”,“才”字说明了什么?(慢、困难大,不满、旺盛的革命精神)
  b、(13——17段):战士们的语言、神态动作,说明了什么?(旺盛、强大的革命精神)
  c、(21——22段):“横着心躺下去”、“酣然入梦”,说明了什么(强大)
  这里大段的环境描写说明了什么?(难点)(31段)的景物描写
  d、(24段):交代我们做的一些事,说明了什么?
  e、(28段):“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必须鼓着勇气前进”,说明了什么?
  f、(29段):写医务人员“真是辛苦”、“英勇得很”、“不知疲倦”,说明了什么?作者说小山成了“矮子”,说敌人的飞机在“叹息”,这是什么口吻?说明了什么?
  三、小结回顾
  1、阅读的方式首先要学会快速整体感知,对内容与主题有个大致判断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再细读细研
  (1)对内容作细致梳理,进行“切片”
  (2)记叙文,事件是内容的一个载体,要对事件进行细读,抓住事件的特征解剖事件承载的内涵意义。
  (3)记叙文,人物是核心,要细读人物描写,读出其承载的内涵意义
  (4)有景物描写的地方,一定不能忽略,一定要细读,读出其承载的内涵意义
  (5)读出承载的内涵意义,就是说出“显性”和“隐性”的意义,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多角度的思考”,学会“步步推进”的思考方式,由浅入深、由显性到隐性,直到思考的底部。
  四、关于小结中的第五点,再回头看。
  五、作业:
  1、“恰好在转弯处地方发现路旁有一间房子,我们就进去歇一下”,如何正确解读其内涵?
  2、在瑶民家里打算是歇一下脚,计划本来是这样的,可事情后来发生了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看似一个行军途中的意外插曲吗?如何正确解读这一部分。
  3、对12段“之”字形一句的语言特点及作用做分析
  4、12段“奇观”指什么?如何正确解读其内涵?
  5、22段,作者一方面说“寂静”,却又极力渲染耳朵里的各种声音?这作何解读?
  6、文中为什么不在第10段或第19段对雷公岩做细致交代,却放在25段里?
  7、30段里,“笨重的队伍”如何解读?整个句子如何解读?
  8、分析文章结尾段的意义。
 
 
  [2020-03-10]  摘自《.海盐县沈荡中学》网站
 
     
上一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老山界》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