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卖油翁》教学实录之一 | ||
---|---|---|
作者:陈亮 |
师:各位同学,下午好!我姓陈,单名一个“亮”字。在《活佛济公》里有一个主人公也叫陈亮。老师听说要到上饶来上课,我就在琢磨这个上乘而又富饶的地方学生是怎样的呢?脑子好不好使呀?于是我偷偷地打听了一下,有人说我们这里的学生好厉害。既然说你们很厉害,那我要考考你们。我不考你们的文化,我现在考考你们的情商怎么样。现在我给大家表演一下。陈老师我没有别的爱好,平时爱打打太极拳。 (老师表演太极拳,学生欣赏) 师:现在我要考考你们的情商,谁来夸夸我这个陈老师,夸一夸我打的太极拳。 生1:奇葩。 生2:很精彩,但是我EQ不高,无法评价。 师:你来说。 生3:好,漂亮,非常漂亮。 师:好,刚刚有三个同学、三个代表都说了,夸我陈某人打的太极拳好。你猜我现在应该怎么回答? 生4:无他,但手熟尔。 师:你叫什么名字? 生4:陈思佳。 师:哎呀,姓陈的人果然厉害呀。知我者,陈思佳也。我想说的就是:我亦无他,惟手熟尔。(板书这一句) 师:这一句话出自哪里呀? 生:《卖油翁》。 师:(板书课题)“卖油翁”的“翁”字是什么意思呀? 生5:“老头”的意思。 师:“老头”的意思。好,卖油的老头儿有什么好写的呢?精彩即将呈现。 二、介绍作者,积累常识 师:《卖油翁》的作者是? 生:欧阳修。 师:地球人都知道。哪个同学能够介绍一下欧阳修?好的,你来。 生6: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其所书散文畅达委婉,其诗流畅自然,其词风格婉丽。他的不少作品反映了人民疾苦,揭露了社会的黑暗。他的“六一诗话”开创了诗话的新一体裁。代表作有《朋党论》、《秋声赋》和《醉翁亭记》,谢谢。 师:太棒了。(出示PPT)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欧阳修,字永叔”预备齐。 生: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谥号文忠,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文学革新运动的领导人物,为文以韩愈为宗,倡导写平实朴素的古文,创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章风格,为北宋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他是一位有着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在散文、诗、词、史传方面自成一家,留传后世的有《六一诗话》、《欧阳文忠公全集》。 师:这个人号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那唐宋八大家是哪八大家呢?(出示PPT)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 师:很好,同学们读得不错。 三、读顺本文,注意节奏 师:同学们,当你拿到一篇文言文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生:翻译。 师:就翻译了?我们首先要把这篇文章读顺吧。在哪一处停顿?字音怎么读?现在我们先做第一步——读顺本文。要求同学们:一要读准字音;二要注意节奏。同学们可以在书上划一划在哪一处停顿,现在开始。 (生自读课文,划分节奏,师巡视指导。) 师:哪一位同学大胆地把这篇文章读一下呢?好,你来。 生7: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师:已经读得很好了。有人提出异议吗?你觉得他有读得不正确的地方吗?没有听出来吗?刚刚他读到“见/其发矢”,这里的“矢”是箭的意思,这是一个地方。除了这个地方,同学们还能提出别的吗? 生8:“睨之/久而不去”. 师:同学们的老师是教你们“睨之久/而不去”是吗? 生:不是。是“睨之/久而不去”。 师:哦,是睨之后面停顿一下是吧?而刚刚他停顿错误了,这位同学听出来了。此处应该有掌声。(鼓掌) 师:(出示PPT)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卖油翁》,预备,齐。 生: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四、读懂本文,理解文意 师:好,同学们,第一步是“读顺”。第二步就是同学们说的? 生:翻译。 师:对,就是读懂。好,请再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然后在小组内讨论解决。小组内还弄不明白怎么办呢?把还不能弄懂的字词写在黑板上。听清楚了吗?好,现在开始。请你把不懂的字词画出来。 (生自读课文并圈划,再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生板书“沥之”和“睨之”) 师:好,我姑且认为你们只有这两个词不懂。我们看到“睨之”。 生:斜着眼睛看。 师:“睨”是斜着眼睛看。“之”呢? 生:代词。 师:代指谁呀? 生:陈尧咨射箭。 师:代指陈尧咨射箭对吧。那,“沥之”的“之”呢? 生:葫芦。 师:代词,指代葫芦。这篇文章中有好多“之”哦。看一看有哪些“之”? 师:“但微颔之”请你解释一下。 生9:代词,指代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这一情况。 师:好的,非常好,请坐。还有吧?应该还有“之”吧?“笑而遣之”这个“之”是什么呢? 生10:代词,指卖油翁。 师:代词,指卖油翁。很好,坐下。还有“之”吗? 生:“以我酌油知之”。 师:哦,“以我酌油知之”。这个“之”是什么意思? 生11:代词,指射箭师凭手熟的道理。 师:嗯,请坐。同学们,我们在读懂课文的第一阶段是要找出你不明白的字词,结合下面的注解各个突破。 师: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这个故事。记住哦,现在请你把书合起来。老师给一个提示,这是故事对不对?故事有什么? 生:情节。 师:有情节。有起因,有经过,有结果。请你跟边上的同学互相说一说,现在开始。 (生相互说故事,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各位同学时间到。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这个故事?刚刚老师看了一下,同学们进行得还是很顺畅的。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生12:陈尧咨非常擅长射箭,在这个世上没有人比得过他。一天,他在自己家园子里射箭。一个卖油翁路过,看到他射了十根箭中了八九根,微微点了点头表示微微赞许。然后陈尧咨就问:“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得不好吗?”卖油翁就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恼怒地说:“你竟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了这个道理。”然后他拿出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又掏出一文钱盖在葫芦口上,又慢慢地舀了一勺油浇进葫芦里,油从钱的钱孔进入,没有把钱沾湿。因此他又说:“没有别的奥妙,只是技艺熟练罢了。”陈尧咨就笑着把他打发走了。 师:谢谢。刚刚听清楚了吗? 生:听清楚了。 师:有没有哪里是你不同意的地方? 生:有。 师:有。请你来说说。 生13:“中八九”不是说“看到他射了十根箭中了八九根。”而应该是说他命中率高。 师:嗯,还有吗? 生14:他说“因此卖油翁又说”,应该是“卖油翁接着说。”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15:我感觉是要用自己的话来说这个故事,但是他是把课文翻译了一遍。 师:谢谢。 生15:我觉得这篇文言文没有感觉,更像是成人版的故事,没有小孩子的那种幽默感。 师:这是谈他的感受是吧,不是说他翻译得怎么样?他的故事讲得怎么样?其中有一个地方我要特别提醒一下,他不是“睨之久而不去”吗?然后康肃公就有点不爽了是不是?他怎么说的? 生: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师:他说我射箭不精湛吗?这里的“射”的动词在这里变成? 生:名词。 师:动词作名词用。我射箭的技艺、我射箭的本领不高超吗?应该是这样,明白? 生:明白。 师:好的,大概读到这里,你以为就读懂了。其实还要再走一步。请你说说本文的作者到底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好的,你说。 生16:告诉我们熟能生巧的道理。 师:还有吗? 生16:还有做人不能骄傲。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生17:即使有什么本领也不能骄傲自满,只是孰能生巧罢了。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18:不能小看你身边的每一个小人物,有可能他也是生怀绝技的。 生15: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依附权贵,应该像这个卖油的老头一样,敢于向这样子有权贵的人、有权威的达官贵人敢于反击。说自己的话。 生19:我们还应该学习陈尧咨那种知错就改的精神。 生20:我们要做到通达爽快的性格,不能太死板。 师:哎呀,我们七(21)班的学生很能说。但是你要看清楚了是问你什么?作者想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结果他说“我觉得……”你觉得的是这个作者吗?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在文中必有体现。有那么一句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仔细看一下,到底是什么话? 生21: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师:这句话出现了几遍呀? 生:两遍。 师:这是一个什么方法? 生:反复。 师:反复强调的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嘛。你在家里家长是不是这样做的?“孩子你要好好读书!”吃饭的时候又告诉你“孩子你要好好读书!”等你进了学校的时候,你家长又说“孩子你要好好读书!”这个重复是为了表明他的道理,重复是肯定有用的。这句话是要告诉我们?(板书:熟能生巧)熟能生巧的道理。 师:同学们会答到别的东西其实也不怪你们,因为选这篇文章的人省略了一个好重要的句子。大家看到黑板。(出示PPT)这个红色的就是他省略的句子。我们一起读一下。“此与……”预备,齐。 生: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师:斫(zhuó)轮者何异?意思是什么呢?读一下下面的解释。 生:这与庄子所讲的庖丁解牛、轮扁斫轮的故事有什么区别呢? 师:大家恐怕对“庖丁解牛”有点困惑。来,请看大屏幕(出示PPT)。这是“庖丁解牛”的全文,哪个同学读一下?这个不难是吧?哪个同学来读一下?好,请你来。 生2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目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师:谢谢。有些字稍微注意一下,不过不要紧,这不是我们这节课的重点。什么意思呢?(出示PPT)看的清楚吗?我们一起来读一下。“厨师给梁惠王宰牛”预备齐。 生: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不再能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依照(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大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硬)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用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豁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解开了,就象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举目四望,为此志得意满,(然后)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师:嗯,好。我要问一下同学们,他这把刀用了多长时间呀? 生:19年。 师:别人一般用多少年? 生:一年或一个月。 师:他为什么能做到这样呢? 生23:因为他杀牛的技艺好。 师:他杀牛的技艺好是怎么来的?他杀了多少牛,你看看? 生:几千头。 师:几千头。要经过千锤百炼是吧?实际上是什么道理呀? 生:熟能生巧。 师:孰能生巧。(出示PPT)这个意思我们也一起读一下,“比喻……”预备,齐。 生:庖丁解牛,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师:反复实践。还有个故事是“轮扁斫轮”。我们一起读一下《轮扁斫轮》,预备,齐。 生:轮扁斫轮,轮扁,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斫轮,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指精湛的技艺。 师:这个技艺要达到精湛,就必须要像庖丁那样对吧? 五、读好本文,品味语言 好,同学们,读到此处,我们这篇文章似乎是读懂了。第一是“读顺”,第二是“读懂”,第三是?要把文章“读好”。这篇文章选自哪一部书呀? 生:《归田录》。 师:对,《归田录》是欧阳修退休的时候,在家里记述他当年站在朝中所见到的奇闻异事。请问:卖油翁“奇”在哪里?你们读这篇文章,卖油翁“奇”在哪里?你来说。 生24:“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把油慢慢地从钱孔滴入,而钱不湿。 师:他“奇”在倒油技术的? 生:高超。 师:请你再读课文,请找到哪一个字最能说明他倒油技术的高超? (生自读课文) 师:只能划一个字。可以小组讨论交流。好,请你们把“这个字”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熟、入、覆、亦、沥、酌、惟、徐、湿、笑) 师:还有吗?没有同学上来写了是吗?好,各位同学看黑板。有这么多字。同学们,我们的题目是什么?“请思考:文中那个字最能表现卖油翁技艺高超?”卖油翁技艺高超是什么技艺? 生:倒油的技艺。 师:是指倒油的动作技能吧?好,既然是动作技能我们就来看这些字哪些是写动作的。(覆、沥、入、笑) 师:好,现在问我们来看一下。哈哈哈哈……笑一下就是技术很高吗? 生:不是。 师:我们再来看“覆”字。我把钱盖在葫芦口上我的技术就很棒了吗? 生:不是。 师:那也不行。“入”呢?哦,你也能倒进去,所以你不同意是吧,这个“入”还不太好。还剩下什么? 生:“沥”。 师:沥油是怎么沥的呢?这个“沥”是什么意思呢? 生:滴入。 师:徐以杓酌油滴。不行是吧。为什么不行呢?这个“沥”是滴的意思,但是它是连续不断的滴。那这个动作到底有多难呢?我们来看看。(出示PPT)大家看到,“元丰通宝”就是那个时候的钱,这个是葫芦。我找一个同学来试一下看下有多难。(拿出铜钱,和一个饮料瓶)好,你来试一试。 (生尝试,但失败) 师:钱湿了吧。那这个技术到底有多难呢?要掌握哪些技术呢?我请一个同学来说说看。哦,手不能抖。要滴得准确一点。它的孔有多大?很小,那是不是要滴得细一点?那我这样行不行?哦,还要准一下,直一些是吧。好,既然你掌握了技巧,那你再试一下。 (生再次尝试,依然失败) 师:这位同学已经掌握技巧了,可以低一点,低一点,再低一点也没关系。 (水依然倒出瓶外) 师:我要问你了,刚刚你已经掌握了技巧了,要细、直、准,为什么你滴不进去呢? 生:没做过。 师:从来没做过,这老师真是,人家做了成千上万遍,我才做一遍,你就要我滴进去。这能很准确地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吧?这个“沥”太重要了吧?请把笔记做在边上。 (生做笔记) 师:做好笔记,那我有一个问题要问一下你们,那既然这句话体现了卖油翁技艺的精湛,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呢?平时我们班谁最活泼可爱?请你来读一下。 生:这句话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我觉得应该要强调突出。(读这句话,速度偏快) 师:我想问一下,这个“徐”字是什么意思。 生:慢慢地。 师:是谁慢慢地? 生:卖油翁。 师:卖油翁在这篇文中是一位高人,高人应该要有高人的姿态,应该是不慌不忙的吧,所以我们读的时候应该要慢一点吧。好,那我们再读一遍。 (生读整句话,速度变慢) 师:再慢一点,再读一遍。 (生读整句话) 师:有点感觉了,首先速度我们要控制好。刚刚我们说哪个字最能体现技艺高深? 生:沥。 师:这个字应该怎么读? 生:重读。 师:谁来试一下? (生读) 师:还不够。谁再来尝试一下? (生读) 师:“沥”为什么要读重一点,是为了表现他技艺的高超。除了速度放慢,还要把“沥”字读重一点,清楚了吧? (生齐读) 师:你作为一个观众,在旁边看到“而钱不湿”时,你会是什么状态呢? 生:惊叹。 师:(表演惊叹的状态),这个“哇”“啊”应该怎么体现在读上?(示范读“钱不湿”的惊叹语气)现在我们把惊讶、赞叹之情放进去,先练习一下,等下找人来读一下。 (生读) 师:有点味道了,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下。 (生齐读) 师:现在再增加一点难度,谁能够来背一下? (生背) 师: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背一下。 (生齐背) 师:现在难度再增加一点,谁能够把整篇文章背下来。 (生背全文) 师:咱们21班的同学很厉害哈,现在布置个作业,二选一。(出示作业:相传欧阳公《归田录》初成未出,而序先传,神宗见之,遽(jù)命中使宣取。这篇文章后来宋神宗看了会有什么样的启发呢?请你展开想象写下来。(100字左右)2.陈尧咨经过这件事后,定会将此次经历说给其他的亲朋好友听,请你展开想象,猜他会怎样说,然后写下来。(100字左右)今天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
![]() |
摘自《chenliang3776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