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
---|---|---|
作者:大安市叉干镇中学 姜冬雪 |
1.研读文本,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2.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感悟作者借白杨树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难点:感悟作者借白杨树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 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白杨礼赞》的第一课时,了解了作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现在请同学们朗诵本文的6-8自然段。 (学生集体朗诵) 师:老师看好多同学都背下来了,大家的作业完成的都很棒,今天让我们继续来学习《白杨礼赞》。 (二)出示目标 师:请同学们齐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出示学习目标: 1.研读文本,理解白杨树的不平凡之处。 2.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感悟作者借白杨树表达的情感。 (三)赏析文章,问题探究 师:同学们先来看一下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白杨礼赞》,那么“白杨礼赞”是什么意思呢? 白杨是什么? 生:白杨树。 师:赞是什么意思? 生:赞美。 师:也就是赞美白杨树,如果要我为这篇文章写一个题目的话,我认为《白杨赞》 就可以,《白杨礼赞》的“礼”可不可以去掉呢?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呢? 生:不知道。 师:我们暂时还回答不上这个问题,那就通过我们接下来的学习,来解答这个问题。 师:同学们,先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一直在强调“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极不平凡的一种树”,这个“普通”和“不平凡”它们是两个什么词呢? 生:相反的词。 师:那这两个相反的词用在这里矛不矛盾呢? 生:不矛盾。 师:为什么不矛盾? 现在请同学们再快速的阅读一下这篇文章,找到你的答案。 (学生读课文并思考) 师:同学们都有答案了吗? 生:有。 师:有了答案后,请将你的意见和你的小组成员一起交流一下,一会儿派小组代表来发言。 现在开始小组讨论。 (小组间开始讨论,教师走下讲台,到各个小组间巡视,指导。) 师:哪个小组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生:不矛盾。说它普通是因为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生命力极强。 师:白杨树在西北极常见,所以说它是普通的。 那么它的不平凡呢?体现在哪里? 生:不旁逸斜出,即它的枝干是靠紧、团结、向上的。 师:还有哪里体现白杨树的不平凡呢? 生:伟岸、正直、朴质、严肃。 师:这是在说白杨树的哪里不平凡? 生:品质不平凡。 师:除了这些品质之外,白杨树还具有哪些品质呢? 生:坚强不屈、力求上进。 师:这些都是在说白杨树的品质,它的品质是什么样的? 生:不平凡的。 师:说白杨树普通,因为它是西北极常见的,但是呢,在普通当中却体现了不平凡。白杨树的不平凡除了刚刚的同学所说的,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体现它的不平凡了呢? 师:刚才我们提到的白杨树的枝干,是白杨树的哪个方面呢? 生:外形。 师:白杨树的外形是不平凡的,除了它的枝干不平凡,还有哪里体现了它的外形的不平凡? 生: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师: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 生:白杨树的叶子是片片向上的,而且皮是光滑的,带有银色晕圈的。 师:这些都属于白杨树的外形,是不平凡的,那除了白杨树的外形、品质不平凡,还有哪里不平凡呢?白杨树生长在哪里呀? 生:西北,黄土高原上。 师:在这样的生长环境下,白杨树依然能够挺拔的生长,所以说它的生长环境也是不平凡的。 师:也就是说白杨树的普通是因为它极常见、极易生长,而它在普通之中,却有着不平凡的品质,所以说“普通”和“不平凡”不矛盾。 师:现在我们再回到老师刚刚问的问题中去《白杨礼赞》的“礼”可不可以去掉?同学们刚才都回答说不可以,现在知道为什么不可以了吗? 生:因为作者是对白杨树品质和精神的赞美。 师:赞美用赞就可以了呀? 生:还有一种尊敬。 师:为什么要尊敬它? 生:因为白杨树的品质和精神。 师:是一种怎样的品质和精神呢? 生: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品质。 师:那么这个“礼”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尊敬、崇敬的意思呢? 生:可以。 师:也就是说作者要怀着崇敬之心去赞美白杨树,这包含了作者的几种情感? 生:两种。一种是对白杨树品质的崇敬,一种是对白杨树品质的赞美。 师:所以说《白杨礼赞》的“礼”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 师:那作者只是在崇敬、赞美白杨树吗? 生:不是。 师:那他崇敬、赞美的还有什么? 生:北方农民、守卫家园的哨兵。 师:作者为什么要崇敬、赞美北方的农民和守卫家园的哨兵呢? 我们来看这样一段视频,让我们再回到那个充满硝烟的年代。 (学生观看视频) 师: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答案了吗?农民和士兵们他们的身上和白杨树有没有相同点呢? 生:有。 师:具有哪些相同点? 生:坚强不屈。 师:我们说白杨树是普通的,那这些农民,这些士兵他们就不普通吗? 生:也是普通的。 师:但是在他们的普通之中,是不是也蕴含着这种像白杨树一样的朴质、坚强的一种精神呀? 生:是。 师:所以说作者要崇敬和赞美这些农民和士兵们,因为他们都具有共同点,都是大多数,但是在他们的普通之中却蕴含着不平凡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赢得了民族解放。 师:这篇文章写的是白杨树,但是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写了一种什么植物? 生:楠木。 师:作者写楠木的目的是什么呢?楠木象征着什么? 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本文的写作背景(ppt显示写作背景) (学生朗读写作背景) 师:根据这段写作背景,同学们猜一下楠木象征着什么? 生:国民党反动派。 师:你们猜对了,茅盾同志曾说贵族化的楠木象征着国民党反动派。 师:那我们说白杨树应该象征着什么呢? 生:北方农民、守卫家园的哨兵、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师:作者用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派,用白杨树象征着北方农民、守卫家园的哨兵以及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生:象征手法。 师:我们今天再来回顾一下象征手法(ppt显示象征手法) (学生读象征手法定义) 师:那么作者写白杨树,再写楠木,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进行对比。 师:将楠木和白杨树作对比,通过对比表达出作者怎么样的情感呢? 生:对楠木象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鄙弃、愤慨。 对白杨树象征的广大抗日军民的崇敬和赞美。 师:那我现在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我将楠木和白杨树调换一下,用楠木来象征抗日军民,用白杨树来象征国民党反动派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 师:下面请小组讨论得出你们的答案。 (学生小组讨论) 师:同学们讨论出结果了吗? 生:因为楠木是名贵的建筑材料,它美而高,但是它没有那种力求上进的精神,就像是国民党反动派面对敌人的时候会妥协,白杨树没有婆娑的姿态,但是它有力求上进的精神,正好象征了我们北方农民身上的坚强意志。 师:好,你回答的很好。从白杨树和楠木的外形进行比较,我们来看一下白杨树和楠木的外形。(ppt出示图片) 师:我们来看一下图片右侧的这句话“历代达官贵人都以拥有楠木会客厅为荣”就像这位同学刚才说的楠木是十分名贵的,它和白杨树之间有相似点吗? 生:没有相似点。 师:白杨树的枝丫都是向上的,正是象征着北方农民的这种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所以说白杨树和北方农民的精神是极其相似的,所以说可以用白杨树来象征着北方农民,抗日军民们,而名贵的楠木就像国民党反动派一样,一遇到困难就妥协了,所以说二者不可以互换。 师:那我们通过刚才二者的比较,可以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象征手法是可以随意用的吗? 生:不能。 师:要抓住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才可以运用这种象征手法。 师:下面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小练习,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形象可以象征什么呢? (ppt展示) 师:长亭? 生:离别。 师:月亮? 生:团圆。 师:大海? 生:胸怀。 师:春蚕? 生:奉献。 师:红豆? 生:相思。 师:白鸽? 生:和平。 (四)教师总结 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全部内容,本文通过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广大抗日军民的英雄形象,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品质,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五)布置作业 请大家选取一些你熟悉的事物,给他们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完成一个小短文,不少于300字。 |
||||
![]() |
摘自《久雪逢晴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