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上册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陈启艳 湖北省宜昌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课文内容分析:
  1944年2月15日,朱德同志的母亲钟太夫人去世,朱德同志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下了这篇感人的回忆性散文。
  文章主要回忆了母亲勤劳的一生,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忍顽强的优秀品质,抒发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限敬爱的感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忠于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来报答母亲深恩的决心。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能够用自己掌握的阅读方法,自读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能够概括文章内容,初步读出文章的情感,同时对文章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所包含的深情理解不够深刻,对回忆性散文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领悟不够深入。
  教学目标:
  1.抓住文章的主线,即母亲“勤劳一生”,通过作者回忆的具体事例,感受母亲的品格。
  2.把握文章主题,体会蕴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深情。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体会该手法运用的效果。
  4.细读文章,体会作者质朴无华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抓住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
  2.品味质朴无华的语言背后包含的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与敬意。
  教学难点:
  1.领会文章质朴,感情真挚的语言特点。
  2.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教学创意:为达成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问题引导法、资料引入法”;学习方法是“默读批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朱德同志的照片。提问:猜猜这个人是谁?
   他便是开国元勋朱德总司令。朱德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他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一生指挥重大战役无数;他有颇为杰出的文学才能,能作诗词文章,留《朱德选集》于世。他说他勤劳的习惯,坚定的意志,谦逊的品格,都是受母亲的影响,究竟是怎样的一位母亲,才能培养出如此优秀的儿子,让我们走进朱德的回忆性散文《回忆我的母亲》,去认识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
  二、教学新课
  (一)链接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回忆我的母亲》本是朱德同志为纪念母亲逝世而创作的。1944年4月10日,延安各界隆重举行追悼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的母亲钟太夫人的大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仅有的一次为党的领导人的母亲举行的公祭仪式。
   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灵前香烟缭绕,灵幕上高悬着“精神不朽”的大红旗。灵堂四周挂满了延安各界的挽联: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的挽联是“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中共中央党校的挽联是“唯有劳动人民的母性,能育劳动人民的领袖”,刘少奇、周恩来等同志的挽联是“教子成民族英雄,举世共钦贤母范;毕生为劳动妇女,故乡永保好家风”。
  (二)划分结构,把握文章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课文,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和品德,用“母亲是________的人”的句式谈谈自己的感受。(提示:抓住文中表现母亲优秀品质的句子)
   交流明确:母亲是勤劳一生的人;母亲是整日劳碌着的人;母亲是聪明能干的人;母亲是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人;母亲是期望着中华民族解放成功的人;母亲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的人……
  2.请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给文章划分结构,并说说你的理由。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对母亲的回忆。
   第二部分(第2—13段),叙述母亲及家庭情况,是对“很多事情”的具体回忆,这部分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第2—7段),概述家庭情况,叙写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的高贵品质,母亲承担着做母亲和农妇的双重负担。第二层(第8—13段),突破家庭范围,写母亲理解儿子,鼓励与支持儿子投身革命,表现出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第三部分(第14—17段),在前文叙述的基础上,转而以抒情、议论的笔触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
  (三)精读课文,分析母亲形象
  1.阅读第一部分,找出能够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真挚感情。
   讨论明确: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运用了大量内涵丰富的词语,例如“悲痛”“爱”“勤劳”“回忆”,总结以上词语可见,正是由于作者对母亲有深沉的爱,才会有对母亲的回忆,对母亲逝去的悲痛,对母亲高贵品格的追赞,因此作者在第一自然段表现了对母亲的深爱之情。
  2.讨论:第一部分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讨论明确:开门见山,点出记叙的内容,交代了作者的写作缘由,高度概括了母亲勤劳一生的特点,“勤劳”二字正是总领全文的核心,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作者在第二部分回忆了母亲的哪些事件?这些事件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和高贵品质?
   讨论明确:
   《回忆我的母亲》图片资料——老百晓在线
  4.第二部分按照什么顺序来写母亲的一生?
   讨论明确:这一层次记叙事例的时间跨度很大(从1895—1944年近半个世纪),可内容并不松散。以时间为顺序,紧紧围绕着母亲勤劳的品德及对作者的影响这一主线和中心,有重点地选取典型材料,有条理地组织材料,做到详略得当、中心明确。同学们可以根据上面的研析,细心体会这种记叙方法和写作技巧。
  【教学提示】
   回忆性散文往往都会涉及记事,找出相关事件,发现事件之间的规律与联系,从事件中把握人物形象,是学习回忆性散文的基本要求。教师宜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握回忆性散文这一特点。
  三、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勤劳一生:勤劳俭朴、任劳任怨、宽厚仁慈、坚强不屈、送子读书
  支持革命:给予慰勉、期望成功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一起回忆了朱德母亲一生的主要事迹,整体把握了文章结构,分析了朱德母亲的形象。此前我们也提到,回忆性散文的特点之一是有“我”的存在,那么,这篇课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呢?“我”在文中表露出何种情感?又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课程。
  二、教学新课
  (一)体味情感,把握文章主题
  1.自由朗读第三部分,思考:作者由衷地感谢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讨论明确:从两个方面来写:一是感谢母亲“教给我与困难斗争的经验”,“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二是“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并“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母亲留给儿子的这些,确实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而作者也深深懂得其价值,写了自己的深切感受,从而对母亲发出由衷的感谢之情。对此要引导学生仔细体味感谢母亲的深刻理由。
  2.如何理解“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含义?
   讨论明确:再次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离我而去”的万分悲痛之情和无限热爱的真挚的感情。
  3.如何理解“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的含义?
   讨论明确:说“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母亲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普通的一员。而正是像母亲这样具有崇高美德的千百万普通劳动者创造了(已经过去)和创造着(今天和未来)人类历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母亲是伟大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作者把对母亲的热爱之情,升华到热爱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高度;作者把对母亲的歌颂之情升华到与歌颂劳动人民的感情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崇高境界,从而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个转折关系的复句,以此对上述这方面的意义进行强调。
  4.作者是怎样把对母亲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革命事业的忠诚结合起来的?请结合第16段,谈谈你在这方面的理解。
   讨论明确:作者以设问句“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发人深思,将对母亲的爱引向对人民、对革命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爱母亲,就要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党的事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报答母亲的深恩,才算爱母亲。为此,作者下定决心“能做到”,坚定信念“一定能做到”。作者有宽广的胸怀、崇高的精神。作者把爱母亲的感情与爱党、爱人民、爱民族的感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大大地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二)品味语言,把握文本特色
  探究一:本文记事回忆,无处不渗透着作者对母亲深沉的爱。请分小组探究讨论,说说本文具有如此强烈的感情表达效果的原因。
  明确:文本善用朴素的语言,而将深情寄寓其中,十分具有感染力。
  【教学提示】
   语言有质朴,有瑰丽,但它们表情达意的程度并无高下之别,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朴实用语是如何表现情感的,来引导学生体会朴素语言中蕴含的情感。
   请你在文中选择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1)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
   赏析:这一句承接上文,“整日”是对上文母亲劳作现象的概括,说明母亲从早到晚没有空闲,每日如此,没有一点例外。这句话可看出作者对母亲是敬重而心疼的。
  (2)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赏析:“看也不看”与“有滋味”相对比,既表现出作者对地主家奢华生活的蔑视,也突出了母亲的善持家务、聪慧能干,表达对母亲的怀念。
  (3)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
   赏析:“一分钟”,母亲连如此短的休息时间也没有,突出母亲的辛劳之巨,而“生我前”更表现出了母亲为人母之艰辛。两个限定词不仅将母亲的辛苦表露无遗,同时还表露出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刻遗憾。
  探究二:作者在记叙事件的同时,还穿插了精当的议论。请找出文中的议论性语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就是夹叙夹议,以记叙为主,其间穿插着若干议论性语句。如:“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这句话饱含母亲的无限辛酸,更有作者对母亲的理解和体谅。“母亲是个好劳动。”这句话总领第4段,强调母亲的勤劳能干,随后叙述了母亲日常要做的许多事情。“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这是对母亲任劳任怨、宽厚仁慈的评价。“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这一句总括性的评价,呼应开头,也表明至此段结束了对往事的回忆。“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这一句议论,呼应前文的记叙——母亲教“我”生产的知识,同情革命、支持革命,让“我”养成革命的意志。这些都是“我”感谢母亲的重要原因。“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母亲勤苦一生,任劳任怨,反抗地主豪绅的欺压,坚强不屈,母亲就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妇,她是“平凡的”,但正是像母亲这样的千百万劳动人民,融汇成革命的洪流,推动着历史的发展,为我们的民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的现在、未来都将是劳动人民的。这句议论,将对母亲的深情与对民族、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情融汇在一起。
  (三)拓展阅读,知文识类
   请阅读其他两篇写母亲的作品(邹韬奋《我的母亲》、老舍《我的母亲》),并进行比较阅读,说说该类回忆性散文都具备哪些共同特点。
  三、板书设计
          回忆我的母亲
        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
  教育和影响: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  感激和怀念
        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道路

  教学反思:
  本文在学习引导上,从回忆性散文的文体特征着手,既关注本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征(即关注叙事事件与“我”的存在),也关注文本写作风格,如此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文本内容,同时有利于深化学生对回忆性散文的认识。
  由于作者母亲的时代背景有其特殊性,当代学生在充裕的物质生活环境中很难体会到老一辈人的生活艰辛,对“勤劳一生”以及“苦难中的母子情深”难以有相当深刻的理解。出于此客观因素,本篇教案在深化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上,还有待改进。
 
 
  [2021-06-24]  摘自《人教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