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学实录  
  《昆明的雨》教学实录之一  
作者:诸城市明德学校 刘杰
   
 
  师:同学们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师:爱上一座城,大抵是因为城里住着我们爱的人。爱上一座城,也是为了城里的一道生动风景,为一段岁月往事,为一座熟悉的老宅。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它的风景,需要我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留下独家记忆。今天我们有幸跟随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春城昆明,领略它的雨季风光。
  师:一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深入体会作者浓厚的昆明情结。
  2.通过品读文中优美语句,准确理解汪曾祺散文“淡而有味”的特点。
  3.通过写作训练,学会拾取生活中的美,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
  师:昨天和课前同学们已经读过课文,现在请根据阅读提示,完成昆明采风卡。
  师:本文正是一篇充满美感和诗意的作品,其中有景物的美,滋味的美、人情的美、氛围的美。接下来,请同学们小组交流讨论你找到的最美镜头,品读语言,体悟情味。
  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
  生:最美镜头:卖杨梅的小女孩。
  文本依据: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
  批注: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卖杨梅的小女孩娇媚的情态,以此来衬托昆明雨季的柔美。
  师:请你将“生动”板书到黑板上。
  师:这一声吆喝将昆明整个雨季都吆喝融化了,昆明的雨季能少了这句极富生活气息极具美感的吆喝吗?你们小组谁来展示一下。
  生:需要外援。
  师:那我来配合一下你?
  生: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喝一声:
  师:“卖杨梅——”
  生:声音娇娇的。
  师:自己小组还有要补充的呢?
  生:最美镜头:火炭梅
  文本依据:昆明的杨梅很大,有一个乒乓球那样大,颜色黑红黑红的,叫做“火炭梅”。
  这个名字起得真好,真是像一球烧得炽红的火炭!一点都不酸!我吃过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批注:前面将火炭梅比喻成乒乓球还写到了它的颜色,突出了昆明杨梅的大和黑红色。后面用对比突出了它比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都好吃。
  师:请你将“比喻”“对比”写到黑板上,其他同学在课本上标注一下。
  师:昨天有位同学提到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井冈山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昆明的火炭梅。”
  生:因为昆明的杨梅好吃。
  师:老师特别喜欢苏州,总觉得井冈山的杨梅、昆明的杨梅,好像都比不上苏州洞庭山的杨梅。为什么苏州的杨梅最好吃?
  生:因为老师喜欢苏州。
  师:同学们,情到深处不讲理。正是因为汪曾祺先生对昆明的喜爱才使他觉得昆明的杨梅最好吃啊!请在课本上稍做标记。哪个小组接着来展示?
  生:最美镜头:卖缅桂花的母女
  文本依据:院里有一棵大缅桂,密密的叶子,把四周房间都映绿了。缅桂盛开的时候,房东(是一个五十多岁的寡妇)就和她的一个养女,搭了梯子上去摘,每天要摘下来好些,拿到花市上去卖。她大概是怕房客们乱摘她的花,时常给各家送去一些。有时送来一个七寸盘子,里面摆得满满的缅桂花!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批注:卖缅桂花的母女热情好客,给我们送来了鲜花,非常友善。
  师:作者最后一句说: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那是什么?
  生:感谢?
  师:抗战后期的昆明,交通阻滞,邮汇不通,学生一贫如洗,教授也入不敷出。汪曾祺在《七载云烟》中写道:有人裤子破了洞,不会补,也无针线,就找一根麻筋,把破洞结了一个疙瘩。闻一多先生有一个时期穿了一件一个亲戚送给他的灰色夹袍,式样早已过时,领子很高,袖子很窄。师生贫穷,当地百姓也应该好不到哪儿去。寡居的老妇要养活自己和养女,收入不过是房租和卖花所得。可是还不时送给“我”一盘子摆得满满的缅桂花,这满满的缅桂花是房东对一个异乡学子的关怀和怜惜,是艰苦生活里的精神慰藉,怎不令人感激,表达了作者对昆明人情的深深怀念和赞叹。他在另一篇《觅我游踪五十年》中追忆:昆明有些人家也真是怪,愿意把闲房租给穷大学生住,不计较房租。这似乎是出于对知识的怜惜心理。昆明人的淳朴厚道真使人感叹。
  师:所以这是?
  生:感动。
  师:很好,请在课本上做标记。哪个小组接着来展示?
  生:最美镜头:酒店小景
  文本依据: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密匝匝的细碎的绿叶,数不清的半开的白花和饱涨的花骨朵,都被雨水淋得湿透了。
  批注:这几只鸡一动不动,写得活灵活现,说明在这里生活十分安逸,具有闲情逸致。“爬”“遮”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师:请你将“活灵活现”“拟人”写到黑板上。
  生:最美镜头:昆明的雨
  文本依据: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批注:昆明的雨使人非常舒服。
  师:昆明的雨季有什么特点呢?
  生:长、明亮的、丰满的、动情的、浓绿的。
  师: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昆明雨季有特别多的菌子,你们最喜欢哪一种?
  生:最美镜头:昆明的牛肝菌。
  文本依据: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
  批注:又便宜又好吃。
  师: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请你来读。
  生: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师:为什么你在这几个字之间停顿这么长?
  生:好吃。
  师:当你吃了一块牛肝菌,入口滑滑的,慢慢咀嚼真是嫩嫩的,舌尖满是鲜香,不忍吞下去,一不留神滑下去了,唇齿留香,回味无穷。所以我们再读一遍。
  师: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
  师:有位同学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这个学校很穷?
  师:汪曾祺在另一篇回忆昆明生活的《七载云烟》里写联大食堂: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砂子、木屑、老鼠屎。菜,偶尔有一碗回锅肉、炒猪血,常备的菜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为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恐怕飞出只鸟来!平常日子,学生的口中淡出鸟来。只有雨季的牛肝菌才可以改善一下,当然要细嚼慢咽好好享受一番。所以,牛肝菌里蕴含着联大艰苦生活里的美好瞬间,当然这里也需要逗号停驻,以便细细咀嚼慢慢享受以延长幸福时光。人间有味是清欢,小小的逗号,隐含着联大生活的清苦,传递出联大学子的达观,还有回忆时过滤了苦味的留恋怡然。
  师:刚才捕捉到那么多美的镜头,非常感谢大家的分享!让我们如痴如醉,心生向往,有同学就问了,题目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写了仙人掌、菌子……
  却没写雨呢?
  生:写得都是昆明雨季的景物。
  师:那题目改成昆明的景物,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不要一问这种问题就是不好,思考为什么不好?
  生:还写了杨梅和卖杨梅的小女孩。
  生:还写了卖缅桂花的母女和酒店的氛围。
  师:所以……
  生:只说景物太片面了。
  师:同学们真善于思考。有一个同学又提出问题了:为什么由一幅画写起?
  直接写我想念昆明的雨多好啊!既呼应题目又首尾呼应,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法也不错。
  生:那第六段就说不通了,这幅画为下文做铺垫,“我那幅画是写实的,以及写倒挂的仙人掌”就很自然。
  生:交代了些这篇文章的背景,还点明了雨季,跟题目对应。
  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师:非常好,我们再一起读阅读提示第三段。
  生:汪曾祺的散文,汪曾祺的散文,往往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却饶有趣味。
  生:喔,这样写非常自然,如话家常,由要画,想到了昆明雨季的景、物、人,娓娓道来。
  师:请你在黑板上板书“自然、如话家常”。
  师:本文题名《昆明的雨》,却未用大量的笔墨直接写雨,而是从一幅画写起,将作者记忆中昆明雨季的景、事、物一幕幕展现开来:肥大的仙人掌,好吃与不太好吃的菌子,火炭般的杨梅,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卖杨梅的苗族女孩……文章信笔所至,无拘无束,看起来有些“散”。所以一个同学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生:昆明的雨
  师:作者的情感啊!用原文回答。
  生:我想念昆明的雨。
  师:只想念昆明的雨呢?
  生:昆明的生活。
  师:这就是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请你板书“形散神不散”。
  师:自从1939年作者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开始,作者在昆明一直生活了七年。在这,他不仅接受了良好的高等教育,结识了许多师长和朋友,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还结识了后来与他相知相爱的施松卿。对于有着强烈家乡情结的作者来说,昆明无异于是他的第二故乡。那他真正的故乡是?我们再跟随作者去他真正的故乡高邮采采风吧!看到《我的家乡》。
  师:请同学们默读文章,自主完成高邮采风卡。
  生展示:
  生1:最美镜头:作者家乡的地理位置
  文本依据: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
  批注:表明作者对这里非常熟悉,我就像身临其境一样,好像跟我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候的场景。
  生2:最美镜头:河堤情景
  文本依据: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颤悠悠的风筝在我们脚下飘着……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批注:作者用“风筝”“鸽子”“野鸭子”三个例子,生动形象地写出运河的位置特征。作者的语言质朴却十分生动。
  师:请你板书“质朴”。
  生3:最美镜头:看打鱼
  文本依据: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这真是一个热闹场面。
  批注:我们描绘了一幅鹰飞鱼跃的热闹场面,作者语言生动,文字活灵活现。
  师:请你板书“热闹”。
  生4:最美镜头:平静的湖面。
  文本依据:湖通常是平静的,透明的……
  批注:跟前面热闹的场景形成了对比,动静相宜,展示了运河的不同风貌。
  师:请你板书“动静相宜”。
  生5:最美镜头:黄昏的湖面。
  文本依据:黄昏了。湖面上的蓝色……只听见一个女人高亮而悠长的声音:“二丫头……回家吃完饭来……”
  批注:写得十分精彩。静谧的黄昏给码头添上一抹色彩,远处传来炊烟的香味,女人唤孩子回家吃饭的声音……作者调动了多种感官来描绘运河畔的美好生活。
  师:请你板书“感官”。
  师:汪曾祺先生不论对昆明还是高邮都是深深爱着的。其实这就是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你是否也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请你携来入文。
  生:描写了潍坊市府街的樱花。
  师:你已经走进了汪曾祺先生的内心,文字里透着淡淡的樱花香气。也许对行色匆匆的人来说,这是平常的一条街。可是你已经发现了平淡生活中的美。
  生:济宁的古朴小街。
  师:这节课我们跟汪曾祺先生一起走进了昆明,领略了它的雨季风光。现在,老师似乎跟着你的文字又去济宁的小街走了一番。
  师:汪曾祺的散文无论叙写花草树木、瓜果食物、山水风景,无论怀人记事、谈文论艺,都极有韵致,语言雅洁,不事雕饰,自然而又意味深长。能于喧闹处开辟一隅清净,在乱世里自守三分安宁,这就是大师的情怀。多年后,但愿我们也能坦然寻觅记忆中的甜美风物,幸福其实也就这么简单。
  《翠湖心影》《故乡的食物》《人间草木》,最后请同学们完成学习评价表,各位小组长收起来给老师。
  师:下课。

  【教后反思】
  2020年10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潍坊市优质课评选”活动。现在就《昆明的雨》一课中的不足加以剖析,希望自己在反思中不断前行。
  1.课堂语言不够规范、严谨。对于自己说过的每一句话,没有经过仔细推敲和琢磨。经常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像对于作者的称呼,在上课之前一直还是混乱的,随着自己的心情,在作者、汪曾祺先生、汪老先生之间来回串,不受时空的限制,导致整堂课非常之混乱。再如,为了追求句式的整齐,直接词变字。再比如,不区分圈点以及批注之间的区别,随意安排自己的学案。这些都是作为语文实在不该出现的问题。幸而郝主任及时提点,做了修改。今后必定在语言规范上多下功夫,不可以想当然。
  2.课堂上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特别是在学生展示习作阶段,因为担心时间,所以“不错”,“老师还想继续听听”来直接评价。缺少了对于学生习作具体内容的赏析,而且学生习作语言非常淡而有味,老师却没有回扣到汪曾祺先生的语言特点上来,只是泛泛而淡,扣了一个“不错”的帽子。
  3.对于文本以及作者了解不够。在备课过程中,只空泛泛的读课文,但是对于作者在昆明的七年间发生的故事却不甚了解,也没有仔细推敲过为什么作者把昆明视为自己的第二故乡,那必然对于昆明的热爱之情体会也不够真切。
  4.在卖吆喝“卖杨梅”时,有些心里没低。所以在和学生配合结束后就草草收场,虽然提前寻找文章范读听过几遍,也寻找视频看了当地女孩子的吆喝声,但是因确实没实地听过,所以模仿出来就有点贻笑大方。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很庆幸能参加本次活动,更庆幸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无数个慷慨解囊,不吝赐教的老师们。我深知,学习依旧是我现在最要紧的事,所以必将继续带着一颗赤诚之心走进文本,走进与孩子们共度的语文课堂。
 
 
  [2021-07-08]  摘自《鸢都初语》网站
 
     
上一篇  审美散文的篇性开掘之道——张宏《昆明的雨》教学实录评
下一篇  《昆明的雨》教学实录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