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教学实录  
  《美丽的颜色》教学实录之二  
作者:贾龙弟
   
 
  一、由美导入,走进文本世界
  (屏显年轻的居里夫人拿着装有镭的玻璃瓶的照片。)
  师:知道这是谁吗?
  生(齐):居里夫人。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居里夫人美,镭也美!对于一个人的理解,不能仅仅限于一些外部的信息,还得要进一步走进这个人的内心世界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颜色》,走进这位伟大女性的美丽世界中。
  二、题目切入,体会美丽情感
  师:课文都读过了吧?题目是“美丽的颜色”,这五个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请用笔标出来。
  (生标注。)
  生:一共出现了三次。
  师:我们先一起把这部分朗读一下。
  (屏显相关语段。生齐读。)
  师:第一次对话,先自由朗读,然后分角色读。
  (生自由朗读。)
  师:我们请一位男同学和一位女同学来读,有请我们的“居里夫妇”。
  (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其余学生读文中的叙述语,两位同学配合默契,语调温柔,充满期待。)
  师:采访一下玛丽,你觉得应该读出怎样的情感?
  生:我感觉应该是“热切的好奇”,满怀期待。
  师:那么皮埃尔,你刚才是用怎样的语言回应爱人的呢?
  生:也很期待,是理解,感觉很温暖。
  师:为什么感觉很温暖呢?
  生(害羞):感觉好像是在和我谈论……谈论即将出生的孩子长得怎么样。这里的“它”加了个引号,就是说“它”是有生命的。
  师:你关注到了标点。很好!居里夫妇就像在畅想肚子里的孩子长相如何、怎样漂亮,真是一种温暖美好的期待!好的,谁来读读第二次?老师来读前面的句子。
  (师读第20节,营造说话时神秘、宁静的氛围。生读第21节。)
  师:你读到了什么?
  (师指导生揣摩居里夫妇当时的心情。)
  师:居里夫妇当时的心情大致就是这样。现在我
  们一起把最后一次写“美丽的颜色”的句子朗读一下。
  (生齐读。)
  师:很好!大家重读了“不仅……还”,读出了感叹号的情感意味。看来,对于“美丽的颜色”,居里夫妇的情感经历了三个阶段。是哪三个阶段?
  生:温馨的期待、神秘的确信以及情不自禁的惊喜。
  师:是的,居里夫妇的宝宝终于降生了,还有美丽的色彩。“它”是谁?
  生(齐):镭。
  (师再次屏显居里夫人拿着装有镭的玻璃瓶的照片。)
  师:原来,居里夫人深情凝望的美丽的颜色指的是“镭”的颜色。这真是自然界神奇而美丽的颜色。
  (师板书“镭”。)
  三、品读词句,感受美丽人格
  (一)学会概括叙事性文章的内容
  师:但是,“美丽的颜色”仅仅指镭的颜色吗?
  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前半部分又在写些什么?同学们概括一下。
  生:写的是居里夫妇工作的环境和他们是如何工作的。
  生:居里夫妇探索镭的过程。
  师:概括记叙性文章的内容必须把握主要事件。谁还能概括得更好一点?
  生:居里夫妇探索镭的艰苦过程。
  师:不错,加上了“艰苦”,突出了事件的中心。
  但是,仅仅是“艰苦”的过程吗?
  (生不能回答。)
  师:同学们把第1段朗读一下,会有新的发现。
  (生齐读第1段。)
  生:应该是“居里夫妇探索镭的艰苦而又有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师:看来大家达成了共识,叙事性文章的概括,不仅需要把握关键事件,而且需要把握能体现中心的关键词语。这是一个“艰苦”,但却又充满“微妙的快乐”的过程。
  (二)品读词句,体会“艰苦”
  师:那么,这个“艰苦”体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圈点勾画,进行批注。
  (生圈点勾画,进行批注。)
  生:“那个炉子即使把它烧到炽热的程度,也令人完全失望,走到差不多可以碰着它的地方,才能感受到一点儿暖气,可是离开一步,立刻就回到寒带去了。”我感觉他们的工作环境非常恶劣。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非常”?
  生:“差不多”“才能”,说明非常寒冷。
  师:能从一些修饰词语的角度去品读,很好!还有吗?
  生:“完全”“一点儿”“立刻就”这些词语也能说明天气寒冷。
  生:“寒带”也能说明天气冷到了极点。
  师:这些都是从修饰词语的角度来品读的,还能不能从其他地方读一读呢?
  生:“即使……也”说明炉子再热也没用,冷到了极点。
  师:很好!还能从关联词的角度去品读。
  生:“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一般工厂人都是很多的,但是这里玛丽一个人就是一个工厂,说明人手缺乏。
  师:工作负荷大。大家还有没有发现,这一段落只有一句话,我们称之为“单句成段”,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强调,看起来醒目,印象深刻。
  师:嗯,工作环境差、工作负荷大,还有吗?
  生:“玛丽从前很天真地预料沥青铀矿的残渣里含有百分之一的镭,那个估计现在到哪里去了?”用了数字,还有反问的手法,说明沥青铀矿残渣中镭的含量特别低,从侧面反映出工作量非常大。
  师:好的,镭的神秘使得它难以被发现,这位同学既从词语的角度,又从修辞的角度进行了品析。
  生:“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从“而且”、三个“没有”中可以看出他们条件简陋,工作艰难。
  师:关注了关联词“而且”和三个“没有”,还关注了句式,强调一无所有,但他们却创造出了奇迹,文中用了一个词,叫什么?
  生(齐):“由无中创出有来”。
  师:还有哪里可以看出来?
  生:“玛丽在院子里穿着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从“满是尘污和酸渍的旧工作服”和“周围的烟刺激着眼睛和咽喉”可以看出工作条件艰苦。
  师:“头发被风吹得飘起来”这个细节能不能说明条件艰苦?
  生:能,说明风大,因为是在院子里。前面说到如果不在院子里,在棚屋里的话,也要打开窗子,否则就会“被烟窒息”。
  生:“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可以看出居里夫妇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提炼镭越来越困难,但是他们对镭的探究却坚持不懈。
  师:能不能改成“过了一年或两年”?
  生:不能,我觉得改了后就看不出时间的漫长和工作的艰难了。
  师: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读出了探索镭的艰苦,工作条件差,工作负荷大,镭的神秘难以发现,这些都让我们读出了一个“苦”字。
  (师板书“苦”。)
  (三)品读词句,体会“快乐”
  师:但这样“苦”的岁月,在居里夫人看来,却是怎么样的?
  生(齐):“最美好而且最快乐”。
  (师板书“乐”。)
  师:你从哪些地方读出了“美好”与“快乐”?
  生:“我们在一种独特的专心景况中过日子,像是在梦里一样。”“像是在梦里一样”说明他们的日子很愉悦。
  师:我们为什么“愉悦”呢?关键是哪个词?
  生:“专心”,没有干扰,能够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美好而快乐的。
  师:嗯。还有其他词让你觉得他们快乐吗?
  (生不能回答。)
  师:看一下大屏幕。
  (屏显课文第1段。)
  师:哪一个人称代词特别多?
  生:“我们”!
  师:“我们”说明什么?
  生:说明他们很相爱,两个相爱的人在一起互相扶持做事是美好而快乐的事情。
  师:说得真好!还有吗?
  生:“觉得冷的时候,我们在炉旁喝一杯热茶,就又舒服了。”两个人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再苦也是快乐的。
  ……
  师:为什么说居里夫妇的快乐是“微妙”的呢?
  生:因为他们的快乐来之不易。
  生:因为他们的快乐是两个人的快乐。
  生:因为他们的快乐是常人无法体会到的快乐。
  师:是的,这种快乐只属于居里夫妇。因为——
  生:居里夫妇有相亲相爱的美德。
  生:居里夫妇有乐观奉献的精神。
  生:居里夫妇有坚韧顽强的探索精神。
  师:一句话,因为居里夫妇经历了别人没有经历过的艰难,在艰难中表现出高贵的人格,所以才能体会到别人无法体会的快乐。所以“美丽的颜色”还指——
  生:居里夫妇美好的人格。
  师:这是人类世界最美丽的颜色。
  (师板书“人格”。)
  四、比较体会,读懂美丽“这一篇”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在这个部分里,写传记的人好像有点偷懒,文章中大段地“抄袭”了居里夫人生前笔记中的话,这些段落可否删去?
  生:不能,这些是真实的写照。
  师:为什么是真实的写照?
  生:因为这些都是作者母亲自己的话,更真实。
  生:母亲的话也证明作者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师:哦,相互印证,能否举个例子?
  生:比如,第13节中作者写道:“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而下面第14节中居里夫人自己也说被“吸引住了”,也写了对科学的热情和互相扶持。
  师:好的,我们把这两节连起来读一下,看看是不是这样?
  (生齐读。)
  师:我们再把第13节这个部分改成作者的叙述来读读看。
  (生读,将“他们”改成“我们”)。
  师:面对玛丽的诉说,你感觉怎么样?
  生:我在读的时候,就在想作者怎么什么都知道,感觉还是让玛丽自己说更真实可信。
  师:是啊,让居里夫人的女儿来说毕竟隔了一层。
  (师板书“真实性”。)
  师:老师把后半部分改了。
  (屏显。)
  玛丽后来写道:“那天晚上,我们又去实验室了,打开门,看到了镭在发光,我们终于找到了。”
  (生朗读比较。)
  生:不行,这样我们就不知道居里夫妇的对话细节了。
  生:原文的描写更具体生动。
  师:也就是说,这些具体的细节能让我们感受到居里夫妇的幸福与快乐。是吗?
  (师板书“生动性”。)
  生:是的。
  师:这篇文章的体裁是什么?
  生:传记。
  (师板书“传记”。)
  师:传记不像小说都是虚构的,那为什么还吸引人呢?
  生(齐):因为真实又生动。
  师:同学们,这就是传记的美丽和魅力!
  五、再次朗读,升华美丽人格
  师:最后让我们再次读读后半段的“美丽的颜色”,体会其中的幸福快乐。
  (生齐读。)
  师:镭的美丽,更是人格精神的美丽,这种美将是永恒的!下课!

   2016 年浙江省初中语文教学活动评比一等奖
 
 
  [2021-06-28]  摘自《锦袍仙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美丽的颜色》教学实录之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