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下册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突出本文以论证为主的特点。
  ⑵解释学生的疑问,纠正他们理解上的偏差。
  2、能力目标:教学生学会运用论证的方法。
  3、教育目标:教学生正确对待恐龙及其他科学问题。
  【重点难点】教学生学会运用论证的方法;确立正确的世界观。
  【策略和方法】朗读法、查资料。
  【教学媒体】录音机、投影仪。

      第一课时 《恐龙无处不在》

  一、导入
  给他们讲恐龙灭绝的故事。正好有一个同学带来了一本关于恐龙的书。那麽就让他们边看书,边了解恐龙生长环境、灭绝原因等其他问题。这样,在未学这篇文章之前就让他们对恐龙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查字词的情况,并且听录音。
  2、这两篇短文以论证为主,那末,请找出这篇用什麽来论证了什麽?
   (在此之前,必须向他们介绍什麽是论证,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接触到它。简单地说,就是用一个或多个事例来证明一个道理,这同举例子有相同的地方,应注意区别。他们一个仅就事实来讲的,一个是事实道理一块讲的。)
   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板块构造学说。
  3、这麽说本文主要是写什麽的?
   板块构造学说的。只不过是把恐龙当作是一个例子罢了。这一点必须对学生先交待清楚。
  4、本来恐龙与板块构造学说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但作者说了一句话使他们之间及其他不同领域的科学之间都能有某种联系,你能试着找出这句话来吗?
   第一自然段: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善于联系,往往会在别人不经意的地方有独到的发现。
  5、下面,咱们再来分析一句话,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的多。这句话有何作用?
   承上启下!思维方式和提问方式常常是解决问题的先导。这对我们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都应有所启迪。
   其思维触角已伸向另一个领域。
  6、在第8、9、10、11自然段中,你明白了什麽概念及原因?
   板块构造学说,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7、最后一段有什麽作用?
   照应开头。
  三、布置作业
  1、把生字词以及文学常识写一遍并且背过。
  2、预习《被压扁的沙子》。

      第二课时 《被压扁的沙子》

  一、复习旧知
  1、检查上节课字词及文学常识的背诵情况。
  2、联系上节课的有关内容,为这节课打下铺垫。
  二、整体感知
  1、大家看看本文要论证的对象是什麽?(或者,本文是用什麽来论证什麽的?)
   (有了上一篇短文作铺垫,这一个问题就比较好回答了。)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探讨恐龙灭绝的原因。
   再一次印证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句话。
  2、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完善自己的论证的?
   提出两种学获撞击说和火山说──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形成及其原因──性质:有两方面;──为排除火山说确认撞击说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确定:有斯石英则以前肯定发生过撞击;反之,则没有。──结论:恐龙灭绝起因与撞击而不是火山活动。
   (这个问题开始是需要我们为学生点出来的。但是,后面的这些就不需要了,他们自己总结的非常棒。也就是说,对于说明文的概括内容的这一部分,许多同学已经掌握了其中的要领了。)
  3、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什麽?
   逻辑严谨,环环相扣,说理充分。
  4、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是选用的材料却不同,所说明的问题也不同,你能找出他们的不同点吗?
   各自说明的对象和说明角度不同。
   相同点: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
   不同点:
   ⑴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科学理论──板块构造学说;
   ⑵恐龙的灭绝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5、处理课后练习。
  三、布置作业
  1、巩固本课所学的有关知识。
  2、预习下一课。

  【课后记】
  本课由于最先讲述了论证这种方法,会引起一些孩子的兴趣。而且加上这篇课文本就很简单,也无需花太大的精力去引导他们。只需把几个重要的问题讲明白了就可以了。但是,这却需要老师对恐龙以及板块构造学说有一个明确而广泛的认识。
 
 
  [2020-03-14]  摘自《文书帮》网站
 
     
上一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