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下册大雁归来教学设计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黑龙江省宁安市卧龙中学 朱传义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
   ⑴朗读课文,归纳要点,把握文章,训练学生概括理解能力。
   ⑵了解大雁的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2、过程与方法:
   ⑴在快速阅读的基础上,进行概括、讨论、归纳。
   ⑵体会本文生动描写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作者的珍爱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倾心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与自然和谐发展。
  【教学重点】
  1、理解说明对象和特点;
  2、理解作者的情怀;
  【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表意含蓄的句子的理解感悟。
  【教学方法】
  1、“读、悟、赏”教学法。
  2、合作探究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图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雁是春天的使者,当第一群大雁来到我们面前,就宣告春天到了,它们欢呼着旅行,喧闹着聚会,寂寞了一冬的沼泽地因此增添了许多情趣和生机。美国著名论理学家利奥彼德对大雁情有独衷,他把大雁看作与自己平等的生命,看作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作宇宙之美的展示者,他怀着对大雁喜爱、欣赏的心情,观察大雁的种钟活动情景。下面就让我们随着作者的笔触走进大雁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解文章大意:
  1、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感受文章主旨。
  明确:文章描写了三月大雁的归来,觅食前后的鸣叫,孤雁四月间群居沼泽时的鸣叫,即归来、觅食、集会。
  2、领悟文章的主旨:
  明确:作者从大雁身上感受到了善性、友情、亲情、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
  三、品读课文,感悟理解
  探究思考:
  1、作者笔下的大雁有那些特点?
  2、找出文中作者对大雁的观察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3、朗读下面句子,说说这些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⑴一只燕子的来临说不了春天,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到了。
   ⑵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叫起来,它们溅起的水花使那脆弱的香蒲抖落掉身上的冬天。
  学生讨论、交流、最后明确:
  1、⑴来的季节是三月天
    ⑵飞行的路线是笔直的
    ⑶三月的大雁一触到水就鸣叫
    ⑷十一月份的大雁一声不吭
    ⑸爱觅食玉米粒
    ⑹常六只列队飞
  2、作者使用了打比方、拟人等说明方法,使文章充满生动性、趣味性。例如;乌鸦通常被认为是笔直飞行的,但与坚定不移的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它的飞行就成了曲线。
  又如:第一群大雁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群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
  3、⑴这一句写出了大雁给人们带来春天的气息,她是春天的使者。
   ⑵这一句表达了人们对大雁的喜爱与期盼。
  小结:浓郁的抒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字里行间注满了爱鸟之情。他对大雁的迁徙飞翔由衷钦佩,对大雁的种种叫声由衷喜爱,有时即使不是直抒胸臆,笔墨中也饱含爱意。
  四、赏析课文,深刻领悟
   品味文章的形象性。让学生再找几个拟人句,进一步体会其
   特点。明确:本文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大雁的形象在作者笔下跃然纸上,声情并茂。如春雁的来时的低语,觅食前后的鸣叫,返回后的论述,晚上大雁的集会等形象的描写,让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五、学生质疑问题,合作研讨,释疑存疑
   学生选取语段阅读,提出一个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讨论作答。
  六、拓展训练
   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诗歌,积累有关“雁”的诗句。
   如:
  1、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七、课堂小结
   《大雁归来》为我们唱响了一曲田园牧歌,引人向往,发人深省,一种平静的较高的“生活水准”是否值得以牺牲自然的、野外的和无拘束的东西为代价?曾几何时,我们远离了自然,躲在了水泥钢筋作成的“阁楼”里,生活简化的只剩下自己,环境浓缩得只剩下公园,一切纯朴的本质的自然的东西,从我们的视野中悄然离去。感谢利奥彼德,他让我们明白了:热爱自然,是人类共同的情感。动物是我们的朋友,世界因为有了它们的存在才有了如许的生机和情趣。我们要与自然和谐共处,这才是人类在这个世界上最恰当的定位。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
  2、阅读《大自然警钟常鸣》一文,谈一谈自己的感想。
  【板书设计】 知识性 保护动物
   大雁归来  抒情性 和谐共处
         趣味性 热爱自然
 
 
  [2020-03-14]  摘自《中国哲士网》网站
 
     
上一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大雁归来》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