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作者简介  
  作者:竺可桢简介  
作者:佚名
   
 
  竺可桢(1890—1974),又名绍荣,字藕舫,浙江上虞人,中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1913年毕业于美国伊利诺大学农学院后,入哈佛大学研究院地理系攻读气象学,1918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央大学、南开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任浙江大学校长时提出“学生毕业后工作,不求地位之高,不谋报酬之厚,不惮地方之辽远和困苦”,以自己学问和技术为国家做出最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编译出版委员会主任和自然科学史委员会主任等。
  竺可桢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早在1931年的《论新月令》一文里,竺可桢在总结了我国古代物候方面的成就后,就倡议应用新方法开展物候观测。在他的推动下,从1934年起,我国开始组织起比较系统的物候观测。1961年,在竺可桢的指导下,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主持建立了全国物候观测网。他还带头撰写物候学专著,普及物候知识。1963年出版、1973年增订重印的《物候学》一书,是竺可桢多年研究的结晶。他结合我国的实际,系统地介绍了物候学的基本原理、我国古代的物候知识、世界各国物候学的发展、物候学的基本定律、利用物候预告农时的方法等。
 
 
  [2020-03-14]  摘自《人教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