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下册回延安说课设计  
  《回延安》说课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尊敬的评委老师: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回延安》。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完成我今天的说课。
  一、说教材
  《回延安》是统编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按统编教材双线组元编排,本单元的主题是“民风民俗”。《回延安》是贺敬之1956年重回延安时写的一首抒情诗,描述诗人回到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追忆过去延安难忘的岁月,展现今昔延安的风景、人物,表达了发扬延安光荣传统,建设新中国的心愿。诗歌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语言质朴,感情热烈。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有一定的诗歌阅读能力,本诗内容浅近,情感显豁,所以学习起来难度不大。但是,毕竟这首诗诞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诗中所包含的地域文化及革命传统与精神,离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太遥远,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说教学目标
  王荣生教授指出:先进的教学理念关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首先要落实在“教什么”上,而学情是一切教学的起点。基于以上两点认识,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朗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人对“母亲延安”的感情。
  2、反复品读诗歌,分析诗歌采用的陕北民歌形式特点及语言风格。
  3、联系相关资料,研读诗歌,理解诗中的地域特色、文化意蕴和精神内涵。
  本诗采用“信天游”的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歌特色,需通过朗读品析深入体会,所以我把目标2确定为教学重点。隐含在诗句中的地域文化及延安精神的内涵,需要深入挖掘才能有所领悟,所以我把目标3定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本文是教读课,重在传授方法,所以我在教法上主要采用朗读法、品析法、点拨法。新教材非常重视学法的落实,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法和品析法赏析民歌形式及语言,通过讨论法理解文化、精神内涵。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谈谈我的教学设计流程是如何运用以上教法和学法来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的。
  课前预习: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延安及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相关知识;
       2、大声地朗读诗歌,熟悉内容。
  (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展开做好铺垫,同时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导入新课设计: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里,延安是红色中国的首都,是一个神圣又神秘的地方,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今天,我们跟随着诗人贺敬之,一起“回延安”。(板书:课题、作者)
  (我这样设计的意图是:导入新课要尽量做到简短有效,既与本课学习内容紧扣,又激发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
  接下来进入我设计的第一板块:把握内容情感。
  第一步,自由朗读诗歌,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章的内容。
  第二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诗章,标注朗读标记,反复朗读,说说应该要读出怎样的感情。
  在这一板块中,教师要在把握诗歌内容要点、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诗人对“延安母亲”的多层面情感,尤其是重回延安的激动,见到亲人的喜悦,展望未来的自豪。在进行朗读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不同诗章情感的差别,读出重音、节奏、语气等,同时适时介入贺敬之在延安的成长经历,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更深入地体会诗人对延安的真挚情感。(板书:内容情感激动感激喜悦赞美自豪)
  (我这样设计的原因是,朗读是诗歌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这个板块的朗读训练,学生进一步掌握朗读技巧和方法,并通过朗读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达成教学目标1。)
  接着进入本课的第二大板块:欣赏民歌写法,这是本课的重点。
  我设计的过渡语是:“诗人的情感热烈而真挚,这在一定程度上与诗歌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有关。”引出“民歌形式”一词。(板书:民歌形式)
  这一板块,我设置了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学生介绍搜集的关于“信天游”的知识,教师略作补充,然后投影展示《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走西口》等民歌选段,加深了解。
  第二环节,结合具体诗句,说说这首诗在哪些方面采用了“信天游”的写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在第二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相关诗句进行分析,特别要关注抒情方式、比兴手法、修辞及叠字等。“信天游”是抒情性极强的民歌,本诗或直抒胸臆,如“革命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直白地表达对延安永远割舍不掉的亲情;或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间接抒情,如“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抓、贴”等动词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要结合这些具体诗句反复朗读,体会本诗直白热烈的抒情特点。此外,比兴手法、拟人、夸张的修辞方法、还有“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等叠字的运用,既体现了诗歌浓郁的民歌气息,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些都需要在品读中细细体会并作归纳。(板书:抒情换韵比兴修辞叠字)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品读诗歌的教学板块,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朗读法、品析法,多角度品析诗歌的民歌写法,在充分的朗读品析中,感知这首诗歌的民歌形式与风格,落实本课教学重点。)
  接着投影本诗的创作背景,并用“回顾往事,贺敬之说,最使他心潮难平和深思不已的是身心所系的伟大时代,让我们再次走进诗歌,感受那个伟大时代的精神内涵。”过渡到第三个板块:领悟精神内涵。
  这一板块,我设计两个话题:1、从诗歌中,我感受到延安_ _ _ _ _的民俗文化。2、从诗歌中,我读出了老一辈革命家_ _ _ _ _的精神。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本诗、《延安颂》、《延安,我把您追寻》及《南泥湾》,选择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做好记录并在全班交流。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加以点拨,充分挖掘课文及拓展资料中的内容,引领学生在智慧的碰撞中有所感悟。重点引导学生研读诗歌的第二、三、五部分,抓住诗中描写的具有陕北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红旗、杨家岭等带着革命印记的意象,感受诗歌所展现的陕北风情及“延安精神”。(板书:陕北风情延安精神)
  为更好地理解“延安精神”内涵,需引导学生结合拓展资料,从贺敬之的《南泥湾》中可读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祈念曾的《延安,我把您追寻》中可读出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同时介入学生预习时查找的延安知识,在联读中加深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设计意图:新教材强调语文阅读教学应融通课堂内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这个教学板块的设计正是基于此,学生通过拓展联读,加深对这首诗文化、精神内涵的理解,突破本课教学难点。)
  最后诗意结束课堂:贺敬之,这位在延安成长起来的革命诗人,用陕北最富特色的“信天游”,谱写了一首饱含深情的延安赞歌,其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的统一。读读这样的诗歌吧,它们根植于我们的土地,激励着我们努力奋斗,开拓创新。(板书:和谐统一)
  (设计说明:我用“形式内容和谐统一”简明地总结课堂,并用充满诗意的语言激励学生读些革命诗文,继承发扬革命传统。)
  我设计的作业是:课后阅读曹靖华《小米的回忆》、吴伯箫《记一辆纺车》等散文,结合所学,写一篇小短文,谈谈你对“延安精神”的理解。
  (设计说明:布置这个作业,目的是由课内到课外,一方面巩固课堂所学,另一方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落实新教材“三位一体”阅读体系的要求。)
  六、说板书设计
         回延安
         贺敬之
   激动           抒情
   感激           换韵
   喜悦 内容情感 民歌形式 比兴
   赞美 和谐统一      修辞
   自豪           叠字
       陕北风情
       延安精神
  (设计说明:我的这个板书力图清晰直观地呈现教学重难点,全面而简洁地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梳理归纳。)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老师!
 
 
  [2020-03-11]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