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下册马说教学设计  
  《马说》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芜湖市清水中学 卫莉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三课,是韩愈散文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篇托物寓意的说理散文,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寄托了韩愈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怀,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寓意深远,文气矫健。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经过近一年半的学习和训练,已积累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而且本文语言通俗易懂,课下注释详细,借助工具书不难理解文章大意,但对作者经历的生活背景及其思想理解可能有一定难度,因此应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从读中感,在读中悟。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①学习和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意;反复诵读,争取当堂成诵。
  ②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诵读教学法、点拨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详见“教学策略和手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封建社会埋没人才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认识当今社会重视人才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争取成才。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强化朗读训练,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思路,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2.难点: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章深刻寓意,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五、教学策略和手段:
   主要采用“点拨教学法”,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开展“自学·积累”、“思考·讨论”和“运用·创新”等训练,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首先,抓住本课多用排比和反问,篇幅短而可读性强,琅琅上口,易于成诵的特点,点拨文言文朗读法,从语音、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仔细认真地指导学生诵读,领会作者感情,培养文言语感。
   其次,辅以“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课前布置预习任务,如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和文言句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围绕疑难问题,先开展小组讨论,而后提交全班讨论,教师在重点和难点处进行点拨。通过合作和点拨,分析探索问题,分享学习的快乐,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六、课时安排:1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故事导入
   七下我们曾学过布封的《马》,大家还记得布封在文中是怎么评价马的吗?——“在所有的动物中间,马是身材高大而身体各部分又都配合得最匀称、最优美的。”我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马的故事和传说,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伯乐相马》的故事。
  【设计意图】运用点拨教学法中“引路入境”的方法,复习导入,并播放动画视频,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对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有个感性认识。
  (二)作者简介,本文题解
  1、韩愈(768~824),字退之,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散文(文体)尤其著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苏轼赞誉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2、回忆一下,我们我们以前学过这种文体吗?(八上《爱莲说》)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与现代的杂文(文体)近似。本文选自《杂说》的第四篇(其他三篇是《龙说》《医说》《崔山君说》)。“马说”即是谈马、论马。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方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点拨学生了解和积累作者和文体的相关文学常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法点拨: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同时朗读的水平也建立在对课文准确理解的基础上。本文篇幅短小,文字简单,注释丰富,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在课前应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最重要的还是朗读成诵,在读中想,从读中悟,不但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文言语感,提高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1、齐读一遍。要求:读对字音、读准节奏、读出语气,读好感情。
  2、听读一遍。教师在字音、节奏、感情等方面加以纠正和指导,着重点拨:
  (1)文中5个“食”的读音和用法,提醒学生注意积累其他重点文言词汇。
  (2)结合文中5个“也”等虚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点拨指导:
   “也”是个常见的文言虚词,大多置于句末表示说话人的语气,有时也放在句中表示短暂的停顿,用来提醒读者注意下面将要说到的内容。本文中有5个“也”,作用微妙,它们所表达的语气是由各段的内容决定的,同时又反过来表达了作者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思想感情。
   第一个:无限痛惜
   第二个:愤怒谴责
   第三个:深刻嘲讽
   第四个:停顿省略
   第五个:提顿下文
  3、男女生朗读比赛:男、女生各推选一位代表,配合音乐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全班按照点拨要求再次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面对本文的重点环节,教师“搭桥铺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从语音、语调、节奏等方面给予学法点拨,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四)合作探究,研读课文
   结合作者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本文的创作背景,深入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似乎通篇都在写千里马的遭遇,难道仅仅只是说马吗?如果不是,文中“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奴隶人)”各喻指什么?
  2.谈谈作者想通过千里马的遭遇,寄托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时间 原因 结局
贞元11—16年
(公元795-800年)
 (27岁)初登仕途  很不得志,郁郁不乐
贞元19年  上书言京畿百姓穷困,请求缓征徭役、租税  被贬为阳山令
元和14年
(公元819年)
 韩愈上著名的《谏迎佛骨表》  几招杀身之祸,后经友人鼎力营救,被贬为潮州刺史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在学生代表回答基础上进行点拨:
  1.千里马——被埋没摧残、怀才不遇的人才
    伯乐——发现人才、赏识人才之人
    食马者——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2.本文围绕着有千里马还是没有千里马的问题反复论述,慨叹世无伯乐致使千里马陷于不幸遭遇,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昧、埋没人才,并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设计意图】运用“激疑促思”的方法,引导学生联系背景,深入思考,理解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并通过合作探究,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发散思维,畅所欲言
   设置两个话题,请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话题1:你觉得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有哪些?或者说学习了这篇文章,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话题2:你觉得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么样才能成为茫茫人海中闪闪发亮的金子?
   推荐阅读——李开复《给中国学生的第七封信:21世纪最需要的7种人才》
20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
 勤奋好学  融会贯通
 专注于创新  创新与实践相结合
 专才  跨领域的综合性人才
 IQ  IQ+EQ+SQ
 个人能力  沟通与合作能力
 选择热门的工作  从事热爱的工作
 纪律、谨慎  积极、乐观
  【设计意图】“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摒弃“读死书,死读书”的观念,运用“再造想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构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六)课堂小结,寄语鼓励
   本文采取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可悲可叹。
   我相信,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一匹蓄势待发的千里马,都是未来祖国建设所不可或缺的栋梁之才,通过努力和追求,他日一定能遇到赏识自己的“伯乐”,成就一番事业。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机会只会光临有准备的头脑,没有真才实学,即使伯乐降临,也不会相中你。所以,趁着青春年少好韶光,大家要珍惜时间,耐得住寒窗之苦,努力磨练自己,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设计意图】小结全文,正面引导学生,勉励学生,实现本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运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仿写一篇文章或一个片段。
  【设计意图】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并且通过“举隅推导”法,引导学生对本课难点实行从理论型向实践性的转化,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八)板书设计:
     伯乐不常有——————→无限痛惜
  马说 食马者无知——————→愤怒谴责  托物寓意
     真不知马也——————→辛辣嘲讽
  【设计意图】运用“纲要信号”的点拨方法,兼顾直观性原则,体现文章主要脉络,帮助学生更加清晰认识和掌握文章内容。
 
 
  [2021-07-05]  摘自《鸠江区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