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八年级下册唐诗三首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学会准确朗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感受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2、掌握文章的人物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理解诗人讽喻现实,同情贫苦百姓,批判黑暗社会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文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诗人对劳苦人民的同情及对统治阶级的批判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天气炎热,大家都希望待在空调房里。但是这时候什么人会希望天气更热一些呢?街上卖西瓜的大叔!在我们这个时代,西瓜大叔可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一家人的衣食无忧。但是,在遥远的唐代却未必如此。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老翁,一起感受他那个时代贫苦百姓命运的悲苦。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的《卖炭翁》。
  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
  三、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1、朗读诗歌,做到读准字音,把握朗读节奏。
  2、概括文章内容,简要叙述故事
   明确:人物——卖炭翁、宫使。
      事件——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至被掠夺的经过。
  3、老师范读,进入情境
  (二)具体分析,深入探究
  1、文章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
   明确:外貌描写:两鬓苍苍十指黑,黄衣使者白衫儿。
      心理描写:心忧炭贱愿天寒,宫使驱将惜不得。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驾车辗冰,泥中歇。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2、文章中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手法?
   明确:两鬓苍苍——十指黑,衣正单——愿天寒,
      牛困人饥——两骑翩翩,一车千斤——半匹一丈。
  3、“直书其事,而其意自见,更不用著一断语”体味叙事背后作者鲜明的情感态度。
   明确: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剥削压迫百姓的揭露与批判。
  4、再读诗歌,回味情感。
  四、作业布置
   寻找身边的“卖炭翁”。以小作文的形式写出那些为生活努力奔波辛勤劳动,用自己的双手编织美好明天的人们。
 
 
  [2021-06-30]  摘自《上善若水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卖炭翁》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