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龚侃 复旦初级中学 |
理解桃花源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象征含义。把握其永恒性和局限性 教学重点:掌握相关文言实词,落实句子翻译。 教学难点:理解桃花源作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理想社会的象征含义。把握其永恒性和局限性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世外桃源”这个成语给人怎样的联想? 2、“世外桃源”何以称为“世外”?她究竟在何处?围绕她又有怎样的传奇? 二、朗读感知,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正音。朗读要求:正确通顺 2、自由朗读,个别评价;朗读要求:体现意境 3、圈划理解有困难的字词,提问汇总,合作解答 4、提问理解有疑问的语句,合作探讨;落实全文翻译。 三、寄意深远的桃花源 1、你认同“不足为外人道”的说法吗?桃花源有哪些方面是值得向外人称道的? 自然景物、社会生活、风俗人情 2、桃花源中人强调“不足为外人道”,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意味,流露出哪些信息? 自谦、担忧、珍惜 3、平淡日常的农耕生活为什么被桃花源中人如此珍视?(桃花源作为一面镜子,反照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背景?) 补充晋朝时代背景介绍 4、桃花源这一理想社会反映了陶渊明怎样的内心世界?寄托了他怎样的精神追求? 补充陶渊明的人物生平介绍 四、永驻心间的桃花源 1、桃花源是真实存在的还是作者虚构的?作者在行文中侧重于体现其真实性的一面还是侧重于体现其虚幻性的一面? (两方面语句的品析、探讨) 2、作者对桃花源亦真亦幻的处理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增强其传奇色彩,更令人难忘,更引人遐想。 看似虚幻,又似乎确是存在,近在眼前,仿佛可以实现 成为后世知识分子共同精神家园 3、作为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精神家园的桃花源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理想社会怎样的特点? 4、如果确有一个机会,你是否会选择生活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中? |
||||
![]() |
摘自《龚侃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