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之二 | ||
---|---|---|
作者:武安市清化中学 张有梅 |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朗读中获取感受,在写作中具体、深化感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阅读之后写读后感的习惯,培养阅读和写作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一般写法,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难点: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从寒假作业导入新课。提出假期中同学们读后感写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指出写好读后感的必要性。 二、认知读后感 读后感作文,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相同)。 读后感作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感”是重点。“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 三、学写读后感 1.写好读后感的三点要求 (1)适当引述。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自己感触较深的部分直接引述,也可以对原文加以概述,间接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读完原文后,或许你会产生很丰富的感触,但比较平常、浅显,直接写下来,可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式的。这就要反复思考、提炼,把自己的感受明晰化、条理化。写作时,还可以从多个角度或层次来思考与表述。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写作中,应该联系自己的阅读积累,来印证或深化当前的阅读感受,还可以结合生活经历中的类似体会来写。这样才能使读后感内容丰富,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 2.读后感的一般写法。 根据以上要求,读后感的一般写法可概括为四个字: (1)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概括地引述原文观点或具体文字的内容。 (2)议----分析材料,提炼感点。 以所引内容为基点生发展开,发表议论。 (3)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在所引原文的基础上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或现实生活中相关的现象或问题。 (4)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 提出看法,小结全文。 3.如何拟题。 (1)读后感 (2)读《……》有感 (3)主标题+读《……》有感 (主标题是感点的集中呈现,是文章的眼睛。) 4.克服常犯的毛病 (1)大量引述原文。 (2)脱离原文空写“感”。 (3)内容杂乱无中心。 (4)感受认识太肤浅。 四、例文赏析。(见博客图片) 呈现例文《读<鲁滨孙漂流记>有感》(选自任志鸿主编的《一起作文》九年级第75-76页),共同分享本文的写法。 写作借鉴: 本文基本遵循读后感“引----议----联----结”的写作模式,但也有灵活变通。首先以简洁的故事梗概作引子,明确“感点”;然后以作品扉页的句子生发对现实的思考,在“联”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想象当代少年如果遭遇了鲁滨孙同样的灾难会怎样,并由此展开议论,探讨分析当代少年在自信心、能力和胆量等方面与鲁滨孙的巨大差距,从而得出“我们需要具备鲁滨孙那样的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一结论,并紧承结论,再次联系生活和学习实际提出“我们也要做生活和学习上的硬汉子”的希望。全文“感点”真切,议论深刻,感情真挚。 五、写作任务。 就你读过的某部名著或某一篇文章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可以针对这部名著的整体或其中某一个章节、片段来写。选定之后,重读一遍,然后从多方面的阅读感受中选择一点来写。 2.引用名著原文时,要仔细核对,以保证引文与原文一致。 3.要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力求新颖,并联系个人生活经验来谈,但不能脱离原著任意发挥。 六、板书。 方法:引、议、联、结 1、适当引述 读后感注意 2、感受力求深入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
||||
![]() |
摘自《用户2437012057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学写读后感》教学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