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品味反语——《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片段赏析 | ||
---|---|---|
作者:江月华 |
教师点拨: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感叹号,两个褒义词不是称赞英法联军吗? 明确:不是称赞,是褒词贬用。生朗读这两词,通过颤音表达讽刺。 师:“更彻底,更漂亮”两词的实际意思呢?用两个作者真正想说的词语替换。 明确:反语,具有讽刺效果。 师:请你根据课文做一做侵略者抢东西的动作,神情。请合上书描述侵略者的动作塞进装入和原文有什么不一样?用两个成语形容手挽手、笑嘻嘻。 明确:塞满装入突出侵略者的贪婪本性。厚颜无耻,狼狈为奸。 师:如果我们要把侵略者画出来,同学们认为什么画最具有讽刺效果? 明确:漫画。雨果先生其实也画了一幅漫画,只是他用语言画出来,他使用了反语。 请学生朗读第五自然段通过重点词语的颤音表达讽刺。 课堂小结:课文前后两部分语言风格截然不同,老师用一副对联来小结,请同学写下联: 一首诗,盛赞圆明园美姿下联:(一幅画,讽刺侵略者丑态) 师:这两部分毫无关系吗? 明确:一美一丑对比,丑中见美,美中更显丑,这就是雨果先生典型的浪漫主义创作风格,如果你想进一步感受美丑对照给你带来的内心冲击,请你课后阅读《巴黎圣母院》 |
||||
![]() |
摘自《白云无尽时教育博客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