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九年级上册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
  2.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资料链接
  1.作者简介
   梁启超,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2.写作背景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
  (1)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
   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概括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1)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3)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四、归纳总结
  1.结构条理清晰:
   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五、课堂训练
  1.精读6.7段,思考下列问题:
  (1)文段中引用了谁得名言?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就是敬业。名言有权威性。语言简洁而深刻,指导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文中举了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项职业进行对比,指出职业无高下贵贱之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论据能充实议论内容,有力地证明观点。
  2.文中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读后的感悟,应结合文中主要观点,讨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谈谈本文的主旨以及作者的价值观。
 
 
  [2020-09-08]  摘自《亳州肖飞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