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九年级上册我爱这土地教学札记  
  《我爱这土地》教学四步  
作者:武汉新洲区实验中学
   
 
  我执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抓住现代诗歌的四个鲜明特点组织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反复诵读,感受其音乐美
  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但这首诗则主要体现在节奏上。每句的节奏可按3个节拍处理,每个节拍可作一短暂停顿。这样,诵读时节奏感就可以体现出来。我先引导学生用竖线画出每句的节拍,然后组织诵读,要求读出节奏感。本诗的节拍划分如下:
  假如/我是/一只乌,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在学生各自诵读的基础上,再正误,择优诵读,然后由教师范读,最后是师生一起诵读。通过这样的反复诵读,学生大体掌握了本诗的语言节奏。但是,仅读出节奏还不够,还要把握诗句声调的高低、语流的缓急等,这样才能读出抑扬顿挫,感受到诗歌的音乐美。于是,师生又在这两个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练读。
  二、展开想象,感受其图画美
  古人论王维的诗,称之为“诗中有画”。艾青的这首也是如此。我问学生:“你们从诗的字里行间看到了哪些画面?”有的说“看到了一只不断‘歌唱’的多情鸟”,有的说“看到了‘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有的说“看到了‘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还有的说“看到了‘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可以说,这只多情鸟歌唱的每一个形象都是一幅回荡着历史强音的巨画!我又让学生展开联想,于是联想到抗战时期的“台儿庄”、“青纱帐”、“太行山”、“白洋淀”,“黄河在咆哮”的怒吼,“狼牙山五壮士”的雄姿……“不愿做奴隶的”中华儿女,终于“冲破黎明前的黑暗”,迎来了象征独立自由的曙光。诗的图画之美,有声有色,有静有动,形在目前,声在耳边。
  三、含英咀华,品味其语言美
  诗的语言美,不一定表现在辞藻的华丽上,而往往表现在那些能够准确生动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形容词或动词上。只有把握了它们,我们才能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例如,“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一句美在哪?为什么不说“动听的喉咙”,而说“嘶哑的喉咙”?因为“嘶哑”说明这“一只鸟”歌唱的时间之长、劳累的程度之深、爱国的情感之真、救亡的心愿之切。你听她唱:“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其献身祖国之感情是多么率真、深沉。这首诗的语言美,就美在“嘶哑”之类的形容词或动词上。
  四、了解背景,感受其情感美
  这一步由教师总结。文本告诉我们,本诗写于1938年11月17日,正值抗战时期。当时,日寇侵占了我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诗人同全国人民一样,“发出最后的吼声”,他满怀对中华民族的挚爱和对日本侵略者的深仇大恨,写下了这首诗。真可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愤怒出诗人”啊!其爱国情,救亡心,充满了一种崇高美。
 
 
  [2020-09-08]  摘自《现场范文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