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教学设计  
  《醉翁亭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林奔月
   
 
  【我解读】
  在摄影摄像中,镜头感通常是指摄影或是摄像师对于画面构图和运动的宏观把握能力,对于机位的运动的掌控能力等。
  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极富画面感,随处可见构图的高妙。所以,我们不妨把文字转换成一系列的摄影摄像作品;把欧阳修看作一位镜头感极强的摄影师。
  文章第一段,欧阳修将“镜头”由远及近推动,先以全景鸟瞰整个滁州城,第一幅画面应运而生——“环滁皆山也”。接着,镜头拉近,聚焦在滁州城西南面,第二幅画面也紧跟着亮相了——“西南诸峰”中“蔚然而深秀”的琅琊山。紧接着,便定格在“水声潺潺”“泻出于两峰之间”的酿泉溪水了。镜头再拉近,便是“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本段设若以取景的角度看,则两处全景,两处特写。欧阳修高明地用“固定镜头”完成了拍摄,一气呵成。
  文章第二段,可以看作欧阳修选取了一天之中的“朝”“暮”以及一年中的初夏秋冬四季加以拍摄。早上拍出了“日出而林霏开”的佳境,傍晚选取了“云归而岩穴暝”的胜景。另外再分别于四时拍得春天“野芳发而幽香”的鲜艳明媚,夏季“佳木秀而繁阴”的蓬勃蓊郁,秋来“风霜高洁”的清爽旷远,冬时“水落而石出”的萧疏冲淡。六幅照片,景色各异,情调各异。
  至于第三段,画面感就更强烈了。随着地点的转移,欧阳修也高明地变换着“取景点”。先拍出“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的滁州百姓出游的熙熙攘攘的画面,接着,镜头转移到“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的太守宴饮场面,再跟着,镜头追踪“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陶醉在宴饮中的众宾客,最后,在众多欢饮者中间给太守一个“大特写”——“苍颜白发”,醉态“颓然”。或者用短焦表现细节和质感,或者用长焦虚化背景,突出主体;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欧阳修又别具匠心地运用“长镜头”来表现。
  到得文章第四段,画面显得简单一些。一为“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侧重拍摄人物活动;一为“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侧重拍摄风景禽鸟。
  如果以这种方式把文字转换成画面,那么文章当中占绝大部分的描写性文字就可以渐次被“消化”掉了。当然,画龙点睛的议论抒情部分很难直接转化成画面,这可留作单独探讨。

  【我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
  2、学会描述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无穷的自然风光以及宴游场面。
  3、初步感受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段落层次。
  2、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景物与场面。
  课时安排:三课时(篇幅所限,详述跟主题相关的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熟读文章,明确段落大意,区分清楚各段分别侧重写景抑或写人事,大致体会文章情调。充分关注文中21个“也”字,尝试读出本文特有的韵味。
  第二课时:教师设问:假设你是摄影师,现要求你根据课文内容,给《醉翁亭记》配视频短片或一组照片,你会怎么拍摄?你最喜欢你拍摄出的作品当中的哪一帧画面或哪一幅图片?以这样两个大问题统领整节课的探究、讨论。
  第三课时:重点理解文章抒情、议论的语句,深入领会文章主旨。
  教师首先请学生找出文中的两个关键字:“醉”、“乐”,把“醉”和“乐”二字连结在一起的最简单的句子是“太守喝醉感到快乐。”接着布置一个语言表达任务:把这个最简单的句子进行充分的扩句。如:太守喝着用酿泉溪水做的酒而醉,感到快乐。太守喝着酒,赏着琅琊山的美景,酒不醉人人自醉,心里快乐。太守和滁州百姓不分尊卑,一同饮酒作乐。山林、禽鸟、游人各得其乐,却不知太守醉后之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经过充分的扩句练习,“醉”和“乐”的关系就能水到渠成地被探知,而太守“乐”的真正原因也不难理解。文章的主旨也就在七嘴八舌的造句中不言自明了。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明确课堂内容
   教师:《醉翁亭记》是一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的名作,上节课我们通过诵读体味了欧阳修渗透在文字中那种舒缓惬意的韵味。这节课我们要来细细领略风景的秀丽多姿,并来初步探究欧阳修何以能自得其乐。
  二、模拟拍摄,明确文章层次
  1、教师:我们经常会在各种媒体上看到制作精良的电视散文或者跟文章配套的视频、动画、照片等等,现在给大家一次当摄影师的机会,如果让你根据课文内容,给《醉翁亭记》配视频短片或一组照片,你会怎么拍摄?老师给大家一个示例:如,根据“环滁皆山也”这一句,咱们可以设想把摄像机吊到半空中,以俯瞰的姿态拍摄整个滁州城,四面环山的滁州城。同学们可以尽情发挥你的才能,按照行文顺序分别进行模拟拍摄。
  2、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充分讨论8分钟左右。由其中一人执笔记录下要点,并推选出组长代表本组发言。教师巡视,不时点拨指导,参与学生讨论。
  3、学生发言。文章共四个自然段,教师视学生回答情况选4-8组进行展示。
   预设答案如下:
   根据第一段,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拍出滁州城被群山包围的全貌、城西南方向的琅琊山,山路迤逦之上出现的酿泉之溪、高踞在泉水之上造型优美的亭子。除此之外,如果学生答出“智仙和尚主持建亭”及“滁州太守泼墨为亭题字”这两幅画面,亦无不可。
   根据第二段,分别拍出山间之朝、山间之暮;山之春、夏、秋、冬等六幅独立的照片。
   根据第三段,拍出滁人出游、太守宴会、众宾欢畅、太守颓然等连贯的画面。
   根据第四段,转换镜头,拍出“太守归、宾客从”和游人离去禽鸟自在怡然的画面。
  4、教师总结肯定:文章第一段画面由整体到局部描绘了醉翁亭依山傍水的位置,第二段是朝暮和四时之景,第三段是宴游的一系列画面,第四段描绘离亭而归。同学们的拍摄才能和想象能力比老师都厉害。通过拍摄,想必大家对文章的行文思路和总体框架已可了然于胸,这样背诵起来也就更加容易,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内容。。
  三、作品评选,品鉴风景场面
  1、教师:现在,请大家权衡斟酌,你最喜欢大家拍摄出的所有作品当中的哪一帧画面或哪一幅图片?
  2、学生讨论,5分钟左右。教师参与。
  3、学生发言。预设答案分两类:
   一类回答拍出来的某一幅风景照美,则引导学生侧重品味优美的语言。比如,学生可能回答傍晚的琅琊山最美。因为暮云叆叇,烟云聚拢,使人联想起陶渊明《饮酒》诗中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南山日暮之景。山谷昏暗,薄暮冥冥,漠漠向昏黑,别有一番朦胧荡漾的美感。
   一类回答最喜欢文中某一个人物活动的画面,则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思想意趣。比如,学生可能回答最喜欢太守与众宾欢饮的画面,或太守与滁人同游同乐的画面,因为这样的画面在今天已属非常难得,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有幸抓拍得到,因其罕见,所以珍贵。
  4、教师总结肯定:同学们的发言都彰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大家不但是优秀的摄影师,还是出色的品赏者。画面如此丰富,至于最喜欢哪一个,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就是丰富多彩的。通过评选,咱们不但欣赏了文章隽永的写景语言,也初步理解了文章内涵。
  四、作业布置
   选择你最喜欢的两个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并说说你喜欢的原因。200字左右。
 
 
  [2021-06-28]  摘自《锦袍仙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醉翁亭记》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