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
---|---|---|
作者:佚名 |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世界经典名篇《变色龙》,哪位同学用一句话就能让我们想起小说内容? 生:小说讲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审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 师:非常准确精炼,这个在大庭广众面前审理的看似简单的案件其实并不简单,我们的警官是—— 生:判了六次,改了五次。 师:对,反复变化,上节课我们在梳理这个变化情节时,你们就这位警官有了自己的看法。你们都用了哪些词来形容他呢? 生(七嘴八舌):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虚伪、横行霸道…… 师:同学们用词真是准确,一下子就概括了人物性格,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作家契诃夫是用哪些方法来塑造这个人物的,通过这个人物又要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板书:塑人物明主题) 二、演读课文?学习方法 师:我们请几位同学扮演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去掉旁白,来演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 (生纷纷争取上台表演,要求从“警官,好像出乱子了。”读起,演读者必须揣摩人物的语气,语调,读出自己对角色的理解。) (演读中,张宇航、张星、程沐阳均有创造性表演) (完毕,微笑,掌声) 师:感谢几位同学的精彩演读!大家还记得老师的问题吗?思考一下。 (交头接耳,思索状,个别面露难色。) 师:大家看,课文对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的什么描写用的笔墨最多? 生:语言描写 师:大家根据刚才的课文演读,能说说他的语言有什么特点吗? 生:反复无常、出尔反尔。 师:能联系内容说说吗? 生:这个最明显的就表现在他对原告和被告的变化,比如对小狗的称呼,随着狗主人的变化出现了:疯狗——小狗——下贱坯子——名贵的狗——野狗——伶俐的狗。还有对受害者赫留金时而要主持公道,时而又说他故意栽赃…… 师:很深入,大家看,这前后的变化很矛盾,正好形成了对比。而这种反复无常的对比性语言极其尖刻的刻画出来主人公的—— 生(齐):趋炎附势、媚上欺下…… 师::什么样的人就会说什么样的话,你看有人一张口那就是文绉绉的,比如我(生笑),而奥楚蔑洛夫呢? 生:粗鲁!比如:畜生、鬼东西、下贱坯子、猪崽子…… 生:难听,谩骂! 生:满口脏话 师:对,有的简直不堪入耳。这样的人是你们心中的警官形象吗? 生(七嘴八舌、面露鄙夷):没素质,一定是花钱进来的…… 师:这就是他这种人的个性啊,大家都觉得他说话难听,其实他有时说话也特别有亲和力啊,不信,你找找。 生:比如,当他得知是将军哥哥家狗时,那段话。“哎呀,天!……” 师:你读的真好,大家都笑了,你们为什么笑啊? 生:太好笑了,给人家厨师献媚。 师:其实大家体会体会,作者在这些好听的话里都带有什么意味啊? 生:讽刺 师:是不是因为演啦,体会就特别深啊。 这些反复无常,前后矛盾,讽刺味十足的语言描写特别有表现力,让人物的性格跃然纸上。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人物塑造方法和他特别像? 生:胡屠户! (大家赞同,议论) 生:老师,我觉得不光语言,主人公的名字也具有讽刺性了。“奥楚蔑洛夫”这个词在俄语中的本意就是“疯癫的”,用它做姓,就有讽刺意味。 师:你很细心,看来文学大家创作的小说人名也是花了心思了。比如前面刚学过的“孔乙己”这个名字。 师:让我们再次深入课文,看看作者除了用个性化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还有其他描写吗? (生速读课文) 生:老师,还有神态描写 生:动作描写。 师:真细心,我们先找到神态描写,画出来。反复读,把你读出来的和大家分享。 生:奥楚蔑洛夫故意用严厉的语调说话,并且说话前故意“咳了一下”,还“拧起眉头”,就是为了引起大家注意。 生(补充):他是在大家面前装腔作势,显示自己的威风。 师:有道理,那么第二处神态描写呢? 生:第二处是在他知道了狗的主人是席加洛夫将军哥哥家的狗时,他“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师:你能想象他的表情么? (学生模仿,笑) 生:这个表情可以看出他在巴结将军家厨师,像摇尾巴的小狗。(生笑) 生:两处神态描写,一个是对群众,一个是对将军家厨师,对比太鲜明了,完全把他见风使舵的性格写出来了。 师:你很善于总结,把我要说的话都说了,了不起。刚才还有同学说有动作描写,在哪呢?大家找找! 生:刚才张宇航已经表演出来了,脱军大衣,穿军大衣。 师:你留神了,我们先看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脱军大衣的? 生:在他骂了那只狗,又得知狗的主人是将军时,他要脱大衣。这个动作可以看出他当时内心的恐惧、紧张,直冒汗。 生:我觉得他脱大衣在掩饰他的恐慌,故意转移人们的注意力。 师:理解的深入。我记得我们好像刚刚也学一个小说主人公同样用一个动作来掩饰内心的尴尬的。 生(齐):孔乙己! 生:“排出九文大钱” 师:对。于俊茜有什么补充吗? 生:我认为他是为了给自己的“变色”争取时间。 师:妙,和题目联系起来。那么他穿大衣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高汗):也是确认狗是将军家的时,他之前骂狗主人“这人的脑子上哪去啦?”这会内心害怕,直闹冷汗,要穿大衣。 师:一会热汗,一会冷汗,可真够他受的。老师还发现课文中这两处,作者用到了好多省略号,这个符号能看出什么? 生:说明他内心紧张害怕,语无伦次,结巴。 师:记不记的孔乙己好像也这么说过话? 生(迅速回忆):“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 师:大家看大作家写作,一个标点符号都有深意,有妙用。大家来读出这个标点符号。怎么读呢? 生:停顿时间长一些,拖一下。 师:说的准确,让我们来读。 (生齐读) 师:关于大衣既是动作描写,又是细节描写,课文中还有两处,分别在开头和结尾,找到没? 生:开头穿着“新的军大衣”,这既是交代他的身份,又有一种显摆的感觉。 师:能将“显摆”换成四字词语吗? 生(思索):招摇过市 生:耀武扬威。 师:生动,准确。那么最后的军大衣呢?大家反复读读。 生:他“裹紧大衣”,是他心虚的表现,他得罪将军啦。 师:所以说他的走不是走,而是—— 生:逃! 师:怎样逃? 生:狼狈而逃!还不忘显他的威风! 师:同学们,归纳一下,你们从这篇小说中学到了哪些塑造人物的方法呢? 生: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来塑造人物。 生:还有细节描写。 三、研读课文?探究主旨 师:大家收获真不少,警官奥楚蔑洛夫的形象已深入人心,他是一名警官,大家看他的办案依据是什么?法律吗? 生:不是,法律是空的,案子怎么办,完全是他说了算。 生:我觉得小说中的小市民赫留金,他还不如将军家的一只狗,叫人还怎么活啊。 师:是啊,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真是太艰辛了。书上开篇就写到“广场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的敞着”,这样的环境说明当时社会很是萧条的,就这,醋栗还被没收了,来这些警察真是横行霸道,老百姓日子不好过。 师:这样形同虚设的法律是谁制定的?这些胡作非为的警官又是谁支持的?请打大家看看小说的社会背景。 (展示小说创作社会背景)生读。 师:小说这种体裁就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现实的。而这是一篇讽刺味十足的小说,契诃夫到底要讽刺谁,揭露谁呢? 生:讽刺当时的法律,警察。 生:反映沙皇统治下老百姓生活的艰难。 生:这篇小说应该矛头直指当时沙皇的黑暗统治。 师:是啊,正因有这样残暴专治的统治阶层,才会有这样荒谬的法律和警察,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才如此苦难深重。 四、阅读拓展 “变色龙”已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也成为了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这篇经典小说值得我们反复回味,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文字魅力更让我们拍手叫绝,建议大家读外读读契诃夫的其他作品,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第六病室》。 |
||||
![]() |
摘自《简书》网站 | |||
上一篇 | 《变色龙》教学实录之一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