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梅岭三章》教学建议 | ||
---|---|---|
作者:佚名 |
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一柱天南百战身,将军本色是诗人。陈毅同志在最艰难、最困苦、虑不得脱的生死关头写的这组绝命诗,以其崇高思想、炽热激情和从容不迫的气度。证明郭沫若的赞誉并不为过。诗中所体现出的为信仰而献身的从容与豪迈令人仰之弥高。 二、比喻和借代的运用 运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比喻一般分为三类明喻、暗喻和借喻。诗歌中多用借喻,不出现本体、比喻词,直接用喻体称说。文中使用借喻的有两处。 ①血雨腥风应有涯。 ②人间遍种自由花。 血雨腥风借喻战争,形象地表现出战争的残酷性,反映诗人厌恶战争的思想感情。自由花是一种虚拟的花名,用来喻指幸幅美好的生活,表达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之情。借代是用与事物有一定关系的名称来替代该事物的修辞方法。本文中有两处①旌旗十万斩阎罗。②南国烽烟正十年。旌旗是旗帜的通称。部队都有作标志的旗帜,这里用标志部队的旌旗借指部队。烽烟原来是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高台上点燃起来作报警用的烟火,烽烟一起,表示要有战事。文中用烽烟借指战争。使用比喻、借代等修辞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增强诗歌的形象性、生动性。血雨腥风把读者带进战火之中,仿佛已经嗅到了战争残杀生灵的血腥味;自由花,虽属虚拟,但在读者的眼前展现出鲜花烂漫、和平温馨的自由天地;旌旗十万,使读者看到军旗猎猎,大军浩荡的阵势;南国烽烟再现出战烟迷漫、昏天黑地的战争氛围。 三、语言特色 这三首七绝,格律是固有的,意境是崭新的,语言修辞则是文言和白话相融合,是以旧式抒写现代革命情怀的成功范例。在语言上,发挥诗重想象和幻想的特点,赋予旧诗新鲜的含义,这种语言上旧瓶装新酒的方式使诗意更为新奇、生动。例如,表达将革命进行到底这一思想用了去泉台招旧部斩阎罗几种说法,较之直接表述,有以下好处: 1.直观性。它将抽象的观念化作具体的形象,使人感到鲜明生动,印象深刻。 2.含蓄性。阎罗是人人知晓、人人憎恨的阴间暴君,拿来影射世上反动势力的首领,耐人寻味。 3.深刻性。通过革命将土英魂共斩阎罗的哀思妙想,表现鞠躬尽瘁,死而不已比死而更深一层的大无畏革命精神,这是直说其事和空讲道理所达不到的境界四、进行比较阅读旧体诗的写作可模仿前人诗意,推陈出新,可将李清照的《乌江》、陆游的《示儿》与本课诗作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诗情的承继与变化。 |
||||
![]()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