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九年级下册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唐雎不辱使命》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教材分析: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初中语文经典课文,文章塑造了一位坚毅果决的士人——唐雎的形象,他奉命出使强秦,不畏强暴,以死抗争,使安陵国百姓避免了一场浩劫。唐雎出色的口才、随机应变的能力和大义凛然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本文的语言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对大家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启发。
  教学目标:
  1.了解《战国策》及其编纂者刘向,掌握基本文学常识。
  2.积累文言词语
  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表演读。
  4.分析唐雎的形象,认识“士”的群体形象。
  5.理解本文语言描写、衬托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998年,一代鸿儒钱钟书先生去世了,时年98岁高龄的冰心老人得知此消息后,叹息不已,说了这样一句话,中国现代不缺少知识分子,缺少的是士。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士”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2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刀光剑影中去领略一位名士的风采。他的名字叫——唐雎。(板书:士唐雎)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学习目标。请大家看课文的题目——《唐雎不辱使命》,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回答)这一节课我们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1)唐雎的“使命”是什么?
  (2)唐雎是如何完成“使命”的?
  (3)唐雎为什么能“不辱使命”?
   在解决这三个问题之前,我先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昨天布置了三项预习任务,前两项是积累文言词语和朗读课文。
  2、下面先检查文言词语的积累,请各学习小组相互查看导学案1-4题的完成情况,错了的纠正,不足的增加,疑惑的待会儿提出来。给大家2分钟时间。
   请一组同学开火车汇报答案。
  3、接下来检查课文的朗读。
  (1)请一位同学起来给大家朗读一下这篇课文,听的同学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读音是否正确,二是停顿是否合适。(学生朗读;读后评议)
  (2)教师范读。
  (3)这篇课文描写人物的主要方法,就是写人物的语言,通过紧张激烈的对话来展现人物鲜明的个性。文中唐雎和秦王的对话非常精彩,我想请两位同学起来分角色进行表演读,把课文2、3、4段的内容通过对话,再加上神态、动作给表演出来,可以吗?我们先试试,请两人为一组进行表演读,给大家5分钟时间。(学生朗读)
  (4)学生台前表演读。(听的同学做好评价准备)
  三、整体感知
  (一)唐雎的使命是什么?接下来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请同学们自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第一个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安陵君于是派出使秦国,想要使秦王尊重安陵君的选择,化解秦与安陵的矛盾,不给秦攻打安陵以由头。
   追问:大家读安陵君的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学生讨论)
   教师点拨:
  (1)抓住“大王”这一称呼,“甚善”与“弗敢易”的矛盾进行分析;
  (2)秦王真的想交换土地吗?
  明确:从安陵君的话中,我们能看出两点事实:
  (1)秦强安陵弱;
  (2)安陵君知道秦王的欺骗手段,但又不想得罪秦王。此种情况下,唐雎“奉命出使,凶多吉少”(板书)。
  (二)唐雎是如何完成使命的?第一段交代唐雎出使秦国的原因。唐雎肩负着保卫安陵国和百姓的重大使命,面对强大的秦国,强势的秦王,他能完成使命吗?他又是如何完成使命的?请同学们自读第2、3、4段,想一想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小组讨论、交流,并做好发言准备。给大家5分钟时间。
   小组派代表交流。
   教师明确:经历了三个阶段
  (1)唐雎不畏强暴,在秦王面前据理力争;
  (2)面对秦王威胁,唐雎针锋相对,以刺杀相威胁;
  (3)秦王“色挠”,唐雎不辱使命。
  点拨:
  (1)唐雎拒绝秦王与安陵君有何不同?(学生回答)秦王已经“不悦”了,唐雎为何还用“虽……,岂直……”这样的反问加强语气,火上浇油?
  (2)“与臣而将四矣”为省略句,省略的是前此提到的三人——专诸、聂政、要离。此句的用意是什么?
  四、理解人物形象。文中的唐雎凭借一己之力迫使强横的秦王屈服,出色的完成了使命,唐雎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请大家结合刚才所学的内容,想一想。谁来说?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唐雎胆识兼备,口才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他抓住了秦王色厉内荏的弱点,主动出击,掌握主动权,迫使秦王放弃吞并安陵的阴谋。
   问:文中的秦王是怎样的形象?他对表现唐雎的形象起何作用?写安陵君呢?
  五、拓展延伸。
   当秦王以“天子之怒”威胁唐雎时,唐雎对以“士之怒”,那么“士”究竟是怎样的一类人?昨天在预习中布置的第三项作业,就是请同学们搜集一些历史上有名的“士”的故事,下面就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交流。
   教师在学生讲述的基础上对“士”加以分类,如“儒士”“能士”“死士”“方士”等。回应开头钱钟书先生为著书立说的大儒。引《说文解字》和孔子“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定义“士”,可广引佛、道、俗中含“士”之称呼,带领学生欣赏“士”的形象,着重其有操守、有能力、重义轻生的形象特点。
  六、总结课堂。
   上到这里,这节课该结束了。有件事,我一直在考虑该不该告诉大家,但我既然这么说了,那肯定是要告诉大家的,唐雎这个人物历史上实有,秦灭魏约在公元前225年,唐雎如果活着,当时应该有130岁。这当然不可能,本文的故事不真实,虽然人物,大的事件是真实的,类似于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七分史实三分虚构。这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本文出自哪里呢?(学生回答《战国策》)
   介绍《战国策》及作者刘向。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何为“善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是也。学习本文能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学生回答)
   面对一心要吞并天下的强秦,唐雎这位安陵小国的使者,不畏强暴,斗智斗勇,使安陵国百姓逃过一劫,唐雎无愧于“士”的完美代表,他身上透露出的为正义而斗争的凛然正气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七、布置作业:
   根据本课内容,为孟子的《鱼我所欲也》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八、板书设计:
  士
  唐雎 临危受命,凶多吉少
     不畏强暴,据理力争
     针锋相对,挺剑而起
     胆识兼备,不辱使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的容量比较大,朗读环节不敢展开,虽然课前安排了预习,要求学生熟读课文,但学生对于人物的语言还是难以准确把握,表演读不太理想。
  2.对于“士”的形象和精神的认识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在课件制作上还可以下些功夫,尽可能直观的展现士的形象,不求完整,但要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使他有兴趣于课下去探究。
 
 
  [2021-07-26]  摘自《华阳子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