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文具的家》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
---|---|---|
作者:沙涌南小学 许丹曼 |
1.随文巩固“具、次、丢”等13个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文”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语调。 3.能理解并运用“一……就……”和“……是……的家”等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初步养成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生活中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理解并运用“一……就……”和“……是……的家”等句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能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语调。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认读铅笔、橡皮、转笔刀等文具类词语。 2.这些都是——文具(生词卡),平时(生词卡)你会把它们放在哪里呢? 3.出示原文:可是,有个女孩子贝贝,她的“铅笔,只用了一次,不知丢到哪里去了”;她的“橡皮,只擦了一回,再想擦,就找不着了”(出示原文,强调)这是为什么呢?(没有好好保管、不爱护文具)(出示字卡,复习认读“次、丢、哪”等字)。 4.所以呀,“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 谁来读读这句话?(师引导“就”:立刻、马上)。 出示字卡,复习认读“新”字;指导读好“一……就……”。 5.说话练习:你还能不能用“一……就……”来说一句话呢? 师引导开火车说说: 我一用完铅笔,就——; 我们一听到上课铃响,就—— (谁)一( ),就( )。 二、看图读文,感受语气 1.过渡:是呀,听到贝贝要新的文具,妈妈是怎样说的呢?请你用横线画一画。(PPT出示要求) 出示插图和妈妈说的话:“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 2.指导观察插图:瞧瞧妈妈的表情,她此刻心情怎么样? 指名读好妈妈吃惊、责备的上扬语气。 (提示:妈妈为什么会生气呀?紧扣“天天”来理解。) 3.面对妈妈的责备,贝贝是怎么说的呢?请你用波浪线画一画。(PPT出示要求) 出示插图和贝贝说的话: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 4.指导观察插图:瞧瞧贝贝的表情和动作,她在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好贝贝无奈的语气: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我也不知道。”(强调“眨”字读音) 5.分角色朗读:你愿意当一回妈妈和贝贝,读读这两句话吗? 6.同桌分角色练读,检查练读情况(可加上动作)。 7.师结合插图总结:难怪妈妈会生气呢!瞧瞧——贝贝的书桌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她的东西丢得到处都是!桌子很乱…… 三、正确朗读,规范书写;联系实际,体会道理 1.后来,神奇的事发生了……(插图展示:文具都整整齐齐地待在文具盒里) 出示原文: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这么长的句子,你能读好吗?请听老师读一读,仔细听听重读和停顿。 出示字卡,复习认读“每、仔、检、查、所”等生字。 强调“每天”“都要”“仔细”“所有”等关键词。 2.同桌练习:你读我听,我读你听。 3.指名读。 4.男女赛读。 5.到底是谁改变了这个马虎的贝贝呢? 6.思考:妈妈是怎样教育贝贝的呀? 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平平安安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铅笔、橡皮和转笔刀,也有自己的家呀。” (1)请你来当一回贝贝的妈妈,读读这段话。 (2)“平平安安”是什么意思呢?(安全,没有发生事故) (3)引导观察插图:看看妈妈,她在做什么呢?(表情、动作) 指名读好妈妈教育贝贝时耐心、慈爱的语气。 7.文具们的“家”在哪里?它们每天要平平安安地回到哪里呢? 贝贝和你们一样,她终于想起来了,师引读: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强调“就是”) 8.思维训练:其实,每样事物都有它自己的家,就像: ( )是衣服的家;( )是书本的家; ( )是水果的家;( )是( )的家…… 9.小结:在贝贝的帮助下,文具们终于都回到家了! 10.写字教学:“文” (1)出示“文”字,引导学生观察: 这个字是什么结构?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边范写,边强调书写要点。 (独体字,点在竖中线,横穿竖中线,撇与点对齐,捺撇要舒展,交叉压在竖中线) (3)出示写字要求:姿势正确、结构合理、笔画美观。 组织学生描红、临写,师巡视。 (4)同桌互相点评对方写的字。 (5)个别展示,生点评。 (5)生修改自己写的字。 四、想象续编,总结提升 1.续编故事:看到文具都回家了,文具盒高兴极了,它也有话要说!想想它会说些什么呢?请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出示内容:文具们都回到“家”了,文具盒开心极了,它说:“_______。” 生汇报。 2.拓展延伸:要想成为一个拥有好习惯的人,光整理好文具还不够! 同桌讨论交流: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出示情境图:我一回到家,就把脱下的外套________。 我一洗完脸,就把毛巾_______。 我一写完作业了,就_______。 …… 3.课堂总结: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每个人都可以养成好习惯!希望我们从今天起都可以把文具送回家,做一个“好习惯之星”! 【教学反思】 第一,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表述上偏向品德课的表述,这是专业素养不过关的一种表现。如教学重点我设定为:能初步养成整理文具、爱护文具的好习惯,并有意识地培养生活中的好习惯,这其实不是语文课的教学重点,唐老师认为应当重新定位我的教学重点,如:理解并学会运用“一……就……”和“……是……的家”两个句式。 第二,精读课文,应当分配好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讲过的内容,第二课时不宜过多讲授。如我在复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时,用时过多,导致课堂环节有所失衡。同样的还有写字教学环节,为了给第二课时腾出时间拓展延伸,第一课时我教写了6个字,第二课时我只教写了1个字。这样的分配是极不合理的。正如唐老师所说,每节语文课至少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的写字练习时间。 第三,写字教学应当找到恰当的方法,整组教学,让学生找到生字之间的共同点,这样他们学起来才事半功倍。如本课的“找”和“次”可以整组教学,先让学生观察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有何异同,再开始教学。另外,还要教给学生写字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可操作、会评价。如唐老师说的:一看笔画(有无变化笔画、特殊笔画),二看宽窄(是否“左窄右宽”或“左宽右窄”),三看大小位置等等。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明确该从哪些方面去评价别人的字,修改自己的字。 第四,整节课的朗读环节略单调,应该加重朗读的比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收获。针对本课特点,可以设置“体验式朗读”,如让学生饰演贝贝和妈妈,让她们读出不同人物当下的心情和语气。第五,语用点应该体现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而非为了讲授而讲授。如本课的语用点“一……就……”,正好可以结合“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进行说话练习:“我一回到家,就把脱下的外套_______;我一洗完脸,就把毛巾________”等,这样的设计更为巧妙。 最后,唐老师更是语重心长地提醒我:一年级的语文课应该多一些童趣,可以把各种儿歌、童谣带进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如:可以把一年级上册“蓝天是白云的家”这首儿歌作为课堂的导入,这样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学习更具系统性。 |
||||
![]() |
摘自《曼曼来的博客》网站 | |||
上一篇 | 《文具的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