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朱德的扁担》教学片段与反思 | ||
---|---|---|
作者:佚名 |
师:说得对。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生:我看到朱德脸上的笑容。 师:我也看到了,道路难走,担子沉重,但朱德却丝毫没觉得累。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朱德的扁担挑弯了,我猜他挑的担子一定很重。 师:你观察地真细。 生:我看到朱德挑了满满的一担粮食。 师:是啊,朱德他不怕苦,不怕累,敢挑重担。 生:我还看到朱德的肩上搭着一块毛巾,头上戴着草帽。 师:诶!真是这样,这是为什么呢? 生:我猜天气很热,草帽可以遮阳,毛巾可以擦擦汗。 师:我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朱德他们挑着这么重的担子,山高路陡,常常会累得满头大汗。这两样东西还真有用。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师: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这么满的一担粮食肯定很重。 生:我感觉朱德爷爷的力气很大。 生:我觉得朱德爷爷肯定要用上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挑起这么满的一担粮食。 生:我想,这么重的一担粮食会把朱德爷爷的肩膀都压红了。 生:可能还会流出血来。 生:我想,朱德爷爷可能是硬坚持住的,他真勇敢。 评析: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段介绍朱德挑粮的描写,课文中还配有一幅插图。我觉得插图对这段文字是一个情景再现,而文字是对插图的说明,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在指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时先让学生看插图,学生通过看插图注意到了文字中不曾描写的细节,如朱德脖子上的毛巾,压弯的扁担,这样学生一方面仿佛真的看见朱德和战士们一起挑粮时的情景,而且更深地感受到了朱德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走在山路上的辛苦,也就加深了对文字的理解。而画面中朱德脸上洋溢笑容又让学生看到了他和战士们在艰苦的条件下,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
||||
![]() |
摘自《语文课堂》网站 | |||
上一篇 | “藏”中见真情 “ 找”中见品质—— 《朱德的扁担》片断赏析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