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五册古诗三首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王屋小学 王敏
   
 
  一、板书课题,释题
   师:刚才同学们背了很多首古诗,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夜书所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题目的意思吗?
  [反思:开门见山,直接导入课题,简洁明了。再通过审题,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文题入手,由题目生发开去,激发阅读兴趣。]
  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师:夜晚诗人究竟看到什么,翻开书自由读一读,注意要把字音读准准,把诗句读通顺,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1.指名读(提示学生认真听,特别注意生字的字音)
  2.学生评价,相机指导生字。
   (在评价中,对提到的难读的字音相机板书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在书上动笔注音。)
  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
  4.齐读
  [反思:初读古诗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阅读中的障碍,成为读诗中的拦路虎。如本诗中的“挑tiǎo”,诗中没有注音,学生不解其意,大多读成第一声“tiāo”;而生字“促cù”则容易被读成翘舌音“chù”。这就需要老师充分预设,注意倾听,加强指导,并通过动笔注音,反复训练,不断巩固强化帮助学生正音,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感悟诗情,理解诗意
  (一)找出诗人所见
   师:刚才我们已经知道这首诗是夜晚诗人写下所看到的情景,那么,诗人究竟看到什么呢?我们快到诗中找一找,看谁有发现?(教师相机板书)
  (二)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1.相机出示第三四行诗句
  (1)生回答看到儿童挑促织时,相机出示第三行诗句。
  (2)生回答看到儿童在捉蟋蟀,相机指导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句。
   师:从这学期、这首诗开始,古诗课文增加了一项内容——注释(板书:注释)它是我们学习古诗的好帮手,它能帮我们扫清诗中的拦路虎,它能帮助我们更好更快地读懂诗句的意思。
  [反思:因为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注释,有必要让学生认识注释,了解注释的作用,并学习运用注释读懂诗句。]
  (3)理解“知”
   师:刚才借助注释我们知道挑促织的意思,那么这个“知”是什么意思?
  (4)漆黑的夜晚诗人怎么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相机出示第四行诗句。
  2.提问:捉过蟋蟀吗?指名生读
   预设一:学生捉过蟋蟀。教师让学生自由交流分享体验,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预设二:学生没有体验过。教师充满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时侯和小伙伴到草丛里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顺着声音好不容易发现一只,赶紧用手去捂,觉得应该捂到手里了,可是打开一看,却什么也没有。如果能捉到一只我会高兴的不得了!
  3.朗读指导
  4.齐读
  [反思:在诵读理解第三四行诗句时,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经验,体会捉蛐蛐是有趣的事情,指导学生把这有趣的画面读出来,这里突出一个“趣”字。]
  5.师范读
   师:哈哈,这有趣的画面也勾起了老师的童心,我也来读一读好不好?提一个条件,请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好像看到诗句中的什么画面?
  6.生叙述诗意,交流
  7.再齐读.
  [反思: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古诗的好方法。教师在进入理解诗句教学时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再现画面,补充诗的语言,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
  (三)学习第一二行诗句
   师:谁知道捉蛐蛐最好的季节是什么时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节。这时的蟋蟀又大又壮,叫的声音最好听。到书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反思:老师从捉蛐蛐这一儿童世界中有趣的事件,生发出“你们知道吗?捉蛐蛐最好的季节是什么?”这一问题,吸引学生在诗中寻找秋的影子,回到第一、二行诗的教学,衔接自然,富有新意。]
  1.出示第一二句,读一读
  2.理解“梧叶”,初知大意
   师:见过梧叶吗?(出示实物)梧叶到了秋天有什么变化?
   师:秋天一到,梧叶就黄了,阵阵秋风吹来,它就随风飘落,让人感觉怎样?
  3.播放风吹梧叶动画
  4.齐读.
  5.师范读.
  6.齐读.
  [反思:通过认识梧叶实物、观看秋天落叶的动画,感受“萧萧梧叶”及“江上秋风”带来的寒意,指导读出深秋的寒冷,突出一个“寒”字。]
  7.理解“客”,相机介绍作者背景资料(课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个解释,生选择字义。)
   师: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谁呢?是诗人就是叶绍翁。(板书:叶绍翁)说起叶绍翁还有一个故事:叶绍翁是我们福建人,小时侯被送给浙江的一个叶氏的人家做儿子。他的爷爷原来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为朝廷政变,受到别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个家族受到牵连,他的家变得凄惨不堪。他的爸爸妈妈不得不把他送给别人。
  [反思:通过出示字典中有关解释进行“客”的教学,结合诗意相机补充叶绍翁少小离家的背景资料,教得扎实,教法朴实。]
  8.读诗
   师:了解了这些,你就更能体会江上秋风为什么牵动诗人的情怀?漂泊在外的他会想起——(生答……)那就是思乡之情。我们带着这思乡之情再读一读。
  [反思:理解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诗中的作者自己后,教师在贯穿诗歌教学新理念上做了有益的尝试,能联系儿童生活经验,理解诗人的情,共同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此时再读第一、二行,就突出“思乡之情”,语调略显低缓。]
  (四)指导全文朗读
  1.齐读
   师:就在诗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时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诗人又会想到想到什么?(生答)是呀,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想起家乡的孩子,想到这些,他的思乡之情就更浓了。身在浙江的他,多么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团聚啊。
  [反思:最后再回到第三、四行的朗读指导,思乡之情就变得更浓了。此时再读全诗,字里行间无不渗透诗人那深深的思乡之情。]
  2.范读
  3.齐读
  4.配乐读(配乐曲马思聪《思乡曲》)
  5.唱诗(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旋律)
  6、背古诗
  [反思:老师通过反复诵读:试读,范读,练读,配乐朗诵,唱读,师生入境入情,声情并茂。通过层层引导、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做到读有层次,读有目标,读有实效,达到了本环节的教学目标:读出意境,读出感情。]
  五、拓展
  (一)复习古诗
   师: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像叶绍翁一样写下了描写秋天的诗篇。咱们一二年级学过的古诗中就有,还记得吗?(复习《山行》《赠刘景文》)
  (二)学生自学古诗
  1.小结借助注释学习古诗方法
  2.小组合作学习古诗(唐刘禹锡《秋词》节选)
  3.自由交流
  [反思:拓展环节在诗中有诗,诗外带诗,以诗带诗方面做了有意的尝试。教师想办法拉近学生与诗歌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一带多进行相关链接,有益于加深对古诗理解,开阔学生视野。但是如何进行最优化组合,找准拓展点,还需进一步思考实践。这首诗的拓展点应在思乡之情上,放手让学生学习古诗环节是否应该选择思乡之情的诗?]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练写生字。
  2、把《夜书所见》配上合适的音乐背给爸爸妈妈听。
  3、课外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
 
 
  [2021-06-02]  摘自《上饶余干县玉亭镇中心小学》网站
 
     
上一篇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