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五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杨波(长春市第一实验中海小学)
   
 
  本课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略读)。
  本组教材以“童话故事”为主题,以“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和“尝试编童话、写童话”为双线目标。四篇童话故事联系紧密,各有特点。这篇童话讲的是一粒种子长成一棵大树,被砍伐后做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故事。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承接前面精讲课文《去年的树》,“略读提示”的两个问题基于本年段学生认知特点和《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阶段目标的具体要求提出。
  第一个问题——“从种子到木地板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历程?”即为教学重点,紧扣《课程标准》中“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个问题——比较《去年的树》和本文的异同,遵循了《课程标准》的:“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同时,在比较阅读中,发现童话的特点,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落实本单元目标。
  童话伴随着学生成长,三年级的学生内心对童话充满着喜爱与兴趣,他们己具有初步的自主阅读和主动思考的意识,但多数只关注故事情节的新奇有趣,而故事内容的把握、童话特点的发现需要教学中进行有效指导。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三年级学生适合运用直观的“思维导图”进行故事构思的梳理与语言架构的辅助。
  本课恰为“承上启下”的单元位置与作用体现:精读课文方法的运用,为后面另一篇精读课文课后习题(“导图”绘制)的铺垫。
   会认本课“缩、努”等7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并讲述从种子到木地板的历程。
   比较本文与《去年的树》的异同,感受童话的特点。
   感受大树牺牲自己,无私奉献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讲述“这段历程”,把握主要内容,感受童话的想象丰富的特点。
  教学难点:比较《去年的树》与本文的相同和不同,激发创编童话的愿望。
  学生:预习本课生字,读熟课文;
  教师:“自主学习卡片”和“合作学习单”,教学课件

  一、导入新课:
  (一)《去年的树》中鸟和树这对好朋友那份浓浓的友情让我们感动,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
  (二)标注“一定”,再读课题
  (三)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到故事中去找找答案。
  【设计意图:承接前面精讲课文《去年的树》,由标题入手,激发阅读兴趣。】
  二、认读生字:
  (一)词语中认生字
  (二)诗句中认生字
  (三)韵文中认生字
  【设计意图:生字是阅读的工具,认读生字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精准地运用与理解,重在“用”。在语言环境中检验、评价学生生字认读的情况,对生字的多次复现,加强生字的记忆与巩固。其中根据本课主要内容创编的“小韵文”浅显易懂,巧妙地涵盖了七个认读字。此环节既是在个性化的语境中认读生字,又是对本课故事情节的引入与初感,体现了“字”(生字的学习)——“文”(整体初感课文内容)——“情”(阅读兴趣激发)三位一体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
  配乐教师引读,学生随机指名接读。
  【设计意图:故事篇幅较长,教师引读即体现教师朗读的示范,又通过配以和谐的乐曲,让学生进入童话故事温暖阳光的情境中。随机接读,使学生提高了倾听的专注力,与老师共同合作朗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感情和内容上的铺垫。】
  四、明确目标
  出示“略读提示”,明确两个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本课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较为集中,“略读提示”中的两个问题即为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更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
  五、自主学习
  解决“略读提示”中的第一个问题:“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一)自主学习
  默读课文,任选一张适合自己的《学习卡片》(分低、中、高三个难度等级)填写【设计意图:思维导图式的卡片设计,延续精讲课文习得的方法,理清文章线索,把握主要内容。三个难度等级的卡片选择,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给予学生自主的选择机会,使自主学习更适切、更有效。】
  (二)结合卡片讲述“历程”
  1.参照《学习卡片》自己讲述“历程”
  2.同桌互相讲
  3.汇报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从选择卡片到自读填写,从书面填写到口头讲述,从同桌互讲到全班汇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尊重学习的个性需要,遵循由自主到合作的规律。】
  (三)出示导图,梳理“历程”,引出四句话,体会读。
  回扣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设计意图:抓住故事中的四处语言描写,引领学生进入故事情境,体会情感朗读,感受树的阳光心态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是一段怎样的历程?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要突出“略”字,略的是教师的精讲细说,强调学生的“自读”,要让学生唱“主角”。 叶圣陶先生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教学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是应用。”
  此环节为本课的教学重点,突出了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在前一篇精读课文《去年的树》习得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理清故事的线索从而把握主要内容的方法,本课进行自主阅读,迁移运用,实现了精读与略读的“典型引路”与“举一反三”的关系。
  “用一个词语概括”历程的环节设计旨在激发学生尝试提炼与总结,给予其个性化理解的表达机会,提升学生思维。】
  六、合作学习
  解决“略读提示”第二个问题:“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小组合作交流、填写《合作学习卡片》
  2.共享各组学习收获
  3.梳理提升
  预设:
  相同点:童话特点(都写“树”、拟人手法、想象丰富、情节曲折、讲述道理)不同点:构思、情感、语言、故事主人公……【设计意图:精讲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略读提示”指引我们比较阅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开放的阅读空间,自由的比较方式,归纳异同,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求同而温故,求异而知新”。同时也是对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
  七、最后一句,质疑思考,激发写作兴趣
  【设计意图:此耐人寻味的结尾,赋予故事丰富的想象空间。激发学生编童话、写童话的写作兴趣和创造愿望。由此与本单元口语交际、习作要求巧妙联系。】

  ※全国第三届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活动系列
 
 
  [2019-08-02]  摘自《教育网》网站
 
     
上一篇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