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五册司马光教学设计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二  
作者:佚名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字。
  2.正确跟读课文。继续练习默读。背诵课文,积累中华经典诗文。
  3.学会借助注释、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来理解文章大意,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利用想象,走进人物内心。
  4.感受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
  5.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积累祖国优秀的传统的语言文化。
  【教学重点】积累理解文言文词句的方法,如看插图、用注释等;体会司马光的聪颖机智,遇事沉着冷静。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看插图、用注释等方法,学习文言文。加上想象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备课,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读文,搜集了解司马光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了解人物
  1.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平时所学很不一样的课文,叫文言文。
  2.简介文言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宋史·司马光传》,去看看那年发生的关于司马光的故事。(板书课题:司马光,并相机教学生字“司”。)
  4.介绍资料。
  (1)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司马光的资料,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
  (2)根据学生交流情况,老师补充介绍: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热爱学习,后来他成了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司马光,姓司马,是复姓。
  5.引导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学习过的《姓氏歌》。说说你认识或知道的复姓人。
  6.结合之前听过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谁能借助插图,猜猜本课讲的是什么内容。
  二、读通课文,感悟大意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吗?现在老师就告诉你们,古人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读”。
  下面听老师范读。注意断句。
  1.第一遍默读课文,要求:
   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2.第二遍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同桌。
  (2)边读边画出停顿。
  3.第三遍大声朗读课文,要求:
  (1)同桌互读课文,正音。
  (2)注意和同桌比较停顿是否相同,如有不同,先讨论一下。
   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司、跌、皆、弃、持。其中形声字“跌”和“持”引导学生关注形旁,猜猜意思,做动作理解。
   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做小评委,听听他读得是否正确,发现读错的地方,请及时举手帮助纠正。
  (3)再次指名读课文,请同学们特别关注他的停顿。交流如何停顿,集体指正。
  5.师范读,学生大声齐读。读完后,请学生谈谈对文言文的印象。生交流。
   师小结:文言文常常用几十个字表达出成百上千个字的意思,所以,文言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
  6.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司马光砸破瓮救落水同伴。)
   设计意图:文言文与白话文在遣词造句上的风格截然不同,正确断句、流利朗读是学生们学习文言文首先会遇到的难题。因此,在让学生初读时,采用了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降低断句难度和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发挥。之后,在交流评议的基础上,感受正确的断句读法,并根据初读感受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指导生字,规范书写
  1.出示生字:司、庭、跌、持。
  (1)区分结构:
   司、庭:半包围结构。跌、持:左右结构。
  (2)组词。
  2.指导书写“庭”。
  (1)请学生说说“庭”的记忆方法,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2)指导:广字头的撇要写得舒展,里面的建字底不要写成走之。
  (3)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4)教师范写。
  (5)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6)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7)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改正。
  3.指导书写“跌、持”。
  (1)观察字的结构,左窄右宽,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跌:足字旁的提和“失”字的长撇,注意穿插避让。长撇要出头。
   持:“寸”的竖钩的起笔位置在“土”的竖画的收笔位置的右边一点点。提和横要避让,注意几个横画之间距离要均等。
  (2)写字动漫演示书写,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5)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改正。
   指导孩子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字能力。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就像做人一样有谦让、有配合。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才能将字写得美观、匀称。
  四、课下练习
  1.练写生字“司、庭、跌、持”。
  2.读熟课文。
   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书写习惯,并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

  一、配乐朗读,引入新课
  1.教师引言,配乐范读。
   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件非常风雅的事情,一卷在手,书声琅琅。(教师做出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的样子)文言文的语言简练,朗读时特别注重节奏和韵味,请听配乐范读。
  2.学生配乐读:
  (1)配乐自由读。
  (2)配乐指名读。
  (3)配乐男女生对读。
  (4)配乐齐读。
  3.过渡: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味道。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
  二、自读自悟,合作交流
  1.出示学习要求:
   引导学生通过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做批注、碰到难句反复读几遍等方法来学习文言文。
  (1)自读自悟。读一句,借助工具书和书上的注释,把关键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再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不懂的地方,留待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请教。
  2.全班交流。
  (1)请一个小组推荐代表汇报课文意思,其他小组点评,教师相机予以点拨。
   要求:每句的意思说法不求完全一致,只要主要意思不变就可以。
  (2)教师相机划分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板书)
   群儿戏于庭:“于”就是在的意思。古人的庭院有花有草,最适合孩子们玩了,想想看他们在玩什么。(一个“戏”字大家就读出了这么丰富的内容,真棒!)
   司马光和一群小伙伴在院子里玩耍,肯定是玩得非常……(生:开心、高兴)就让我们高高兴兴地把这句话读一读吧!(齐读)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的意思,“没”是沉没的意思。看着自己的小伙伴掉进这么大的瓮里,危在旦夕,真让人……(生:着急)谁能用焦急的语气来读读,读出紧迫的感觉来?(抽读、范读、齐读)
   经过: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板书)
   众皆弃去:“众”指的是谁?(除司马光以外的孩子们)“弃”是抛下的意思,“去”是逃走,离开的意思。想象一下,孩子们当时的表情、心理、动作,当时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
   只有司马光——“持石击瓮破之”:请一名学生上台做做动作。(指导双手用力)通过动作理解意思。“之”代表瓮。想想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会想什么。边做动作边读好这句话。
   结果:水迸,儿得活。(板书)
   迸:涌出。
   此时,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种心情读好这句话。
  (3)连起来说说课文的意思。
  (4)在同伴命悬一线的时候,在其他小伙伴都害怕得逃离的时候,司马光却选择留下来,并想到用石头砸破瓮的办法,救出了同伴,你认为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友爱)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理解。
  (6)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你们发现它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的不同了吗?(词语多为单字;句子很短等)
   学生只要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认识,就给予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利用工具书,自主合作突破重点,解决不了的问题做记录让其他小组帮助解决,这样的方法不但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习方式。
  三、讲讲故事,读读背背
  1.《司马光》这篇古文我们学完了,下面我们要用自己的话来讲一讲这个故事。讲故事的时候如果只讲意思,不免有些枯燥无趣,那么,我们该怎样把故事讲得更具体、更生动呢?
   根据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1)补充想象的内容。
  (2)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故事更生动。
  (3)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
   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请两名学生上台讲故事。
  2.“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成诵有收获。”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现在,就请大家熟读成诵,把它放进自己的知识宝库里吧!(生想象画面背一背)
  四、拓展延伸
   欣赏《徐孺子赏月》。
  板书设计
      司马光

  教学反思:
   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准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既要把古文理解准确透彻,又不显繁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既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又不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面,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容易失衡。
 
 
  [2021-06-02]  摘自《岳庄小学朱明勇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一
下一篇  《司马光》教学设计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