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七册习作教学札记  
  在言语实践中发现完整意义的人
——以统编本四上习作教学《小小“动物园”》为例
 
作者:江苏南京市孝陵卫中学小学部
   
 
  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人。换言之,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生命的成长。故习作教学应着眼于学生言语生命的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表达,对学生在言语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切实帮扶。下面以习作教学《小小“动物园”》为例,谈谈如何在言语实践中发现完整意义的人。
  《小小“动物园”》是统编本四年级上册习作2的内容,要准确把握本篇习作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必须先了解小学中年级写人类习作的编排序列。中年级统编本教材中,每学期都有一篇习作。三年级上册习作1“猜猜他是谁”要求选择一个同学,用几句话或一段话写一写他,让别人读了能猜出他是谁。三年级下册习作6“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要求抓住一个人的特点写。四年级上册习作2“小小‘动物园’”写自己的家人和哪种动物比较像,什么地方像,给家里每个人写上一段。四年级下册习作7“我的‘自画像’”,写清楚外貌、性格、爱好、特长,可以用事例来说明。
  可见,小学中年级写人类习作从篇幅角度来看,是从三上写一段话到四上写几段话,从内容角度来看,是从三上写出人物的特点,到三下写清楚人物的特点,再到四下通过具体事例来突显人物的特点。故四上习作2“小小‘动物园’”的定位是让学生为每个家人写一段话,展开想象,用几句话写清楚家人的特点。
  一、大胆想象,孕育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各个学段都要重视习作中的“想象”。如第一学段要求写“想象中的事物”,第二学段要求文从字顺、具体明确地“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象”,第三学段要求写“想象作文”。其实学生天生就有很强的想象力,关键是要营造氛围,注重激发。
  课前笔者先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动物,唤醒他们对动物的印象。有的学生喜欢的是动物的外形,有的学生是对动物的叫声感兴趣,更多的学生是对动物的性格特点印象深刻。再出示例句和配音,提醒学生其实每位同学都生活在一个小小“动物园”里。
  小兰说:我的爸爸胖胖的,很憨厚,像一只熊。
  小红说:我的姐姐游泳特别好,在水里像一条自由自在的鱼。
  小明说:我的爷爷很威严,就像一只大老虎。
  写人的文章学生经过三年级的练习,都知道要抓住人物的特点。这几句话不仅抓住了人物的特点,还展开了大胆的想象,把“这个人”和某个动物联系起来,让学生感觉很有趣。在此基础上,请学生展开想象,把自己的家想成一个小小“动物园”,家里都有哪些“动物”呢?在家人名称的旁边写上动物的名字,再像例句那样用一句话写清楚一个人的特点。
  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力,先用贴近学生情感的动物唤醒他们沉睡的心灵,唤起学生对动物的深刻印象;再用例句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再现丰富的生活情景;最后像例句那样写一句话。这样有效降低了习作难度,学生觉得家里人有的像老虎,有的像孔雀,有的像蜜蜂等,甚至还有学生提出来妈妈有时像狮子,有时像绵羊。他们兴趣盎然,大胆想象,挥笔而就。想象的方法,即寻找动物和人之间的相似特点,也蕴含其中,为后面的习作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巧设支架,孕育思维
  如何把一句话变成一段话,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这样的重点难点必须给学生铺设台阶,精心设计支架,让学生有法可依,有迹可循,从而降低习作难度,让学生绽放思维的火花。
  如何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呢?笔者先出示两位学生写自己家人像兔子的片段:
  我的妹妹绝对是一只小兔子。她可喜欢吃胡萝卜了,每次吃饭必须要有胡萝卜,要么吃炒胡萝卜,要么吃蒸胡萝卜,哪怕没有炒或蒸,她也要拿一个生的吃掉。她不仅喜欢吃胡萝卜,胆子也很小,很像一只小兔子。
  在我们家我就是一只小兔子,我不喜欢吃大鱼大肉,我平时在家只吃蔬菜,而且我的性格很像小兔子,比较胆小,我平时走路的时候都是蹦蹦跳跳的。
  让学生找出片段中的人和兔子有什么相似特点,学生发现他们都爱吃胡萝卜,都爱吃蔬菜,都很胆小,都喜欢蹦蹦跳跳。让学生知道人和动物的相似点可能不只一处,每一处共同特点要用一两句话写清楚。
  接着出示教材中的图片,把图中文字改成横线,先让学生猜想一下,这位妈妈像一只绵羊,可能他们之间有什么相似点,学生不仅能说出书上的相似点“发型一样,都爱吃素,性格都很温和”,还能说出书上没提到的相似点。如妈妈的肤色和绵羊的肤色很像;妈妈喜欢穿尖角的皮鞋,跟绵羊蹄子的形状有点像;如妈妈的肚子有点大,跟绵羊的肚子有点像;等等。
  在学生发散思维的火花中填写思维导图,即先填人和动物名称,再写它们之间的相似特点。(如下图)笔者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学生填写思维导图时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相似点写得不够清楚准确,如“弟弟和猴子都爱吃水果”,我就提醒学生:猴子最爱吃什么水果呢?(香蕉)弟弟爱吃香蕉吗?如果爱吃,则把“爱吃水果”改成“爱吃香蕉”,如果不爱吃,则该相似点删去。二是相似点有交叉重复之嫌,如妈妈像母老虎,相似点都很凶,都很威严。威严是妈妈给大家的感觉,凶则是一种态度,可能是孩子做了错事时,妈妈表现出来的态度。威严包含着很厉害、比较凶的样子,故两者只保留一个即可。相似特点不一定非要写三个,可多也可少。
  笔者用学生的例文片段与教材导图内容做了两个支架,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知道人和动物的相似特点可以从一个到多个。从知道到做到,中间还有一个“鸿沟”。笔者设计一个思维导图,让学生在一个家人与一个动物之间比较,从声音、形象、饮食、性格等不同的角度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联想,找寻之间的相似点。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思考图像化,再通过归类和整合,促进学生比较的能力。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对家人有更加全面的认识。
  三、对标补差,孕育情感
  思维导图就是学生的思路。导图清楚,学生的思路才会清晰。在此基础上,出示习作的多元评价表。具体如下:
  多元评价表中共有六个方面的要求,其中“书写端正、语句通顺、积极修改”是习作的一般要求。“结构分明、特点清楚、表达真情”是本篇习作的特殊要求。结构分明,即该自然段第一句要写清家里哪个人像什么动物,接下来写哪些地方像。特点清楚,即把思维导图中每个相似点用一两句话写清楚,不是直接抄提纲。表达真情,是要在该自然段的结尾,说说自己对这位家人的情感。
  学生在课堂上习作10分钟左右。先写好的学生对照多元评价表积极用修改符号修改,再给自己点亮相应的星星。接着在实物投影下,师生共同评价一位学生写的片段。然后让学生再次修改这个片段。尤其是“结构分明”,要注意学生写完一个特点后,常常没有句号,一逗到底。对于“特点分明”如果有学生举事例,则事例一定要简洁,几句话说清楚即可,不能描写过于具体详细。最后展示修改清楚的作品,并提醒今天回去把这段话读给家人听,请他们评评写得像不像。
  鉴于不少学生会把自己父母想象成大老虎、母狮子等凶猛的巨兽,笔者引导学生关注家人可能有的时候脾气很大,像老虎,有的时候对孩子又特别温柔,像绵羊……回忆家人有这种情况吗?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很多人在不同的时间段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下节课可以把没写的家人都写上一段,可以尝试着写他们不同时候的不同表现。最后请学生谈谈生活在这样的“动物园”里是什么感觉。学生有的说开心,有的说好玩,还有的说家里每天都有希望……其实这就是成长的欢乐与幸福。
  习作评价的瓶颈往往在于学生不知道习作评价的标准,更不知道如何才能符合习作评价的标准。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常常思考的是怎么教学生写,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自评与互评。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在于评价的标准要清楚明确。首先要有针对性,即这一篇习作与众不同的要求是什么。如本篇习作要求几句话写清楚一个特点,而不是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来突出一个人的特点。其次要有可操作性,学生对照评价标准,一看就懂,一改就对。如结构分明,可以对照思维导图看看条理是否清楚,顺序不对的调整一下即可。最后还要有激励性,学生经过积极的修改、调整,能给自己点亮相应的星星,可以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教师用同样的标准再次点亮相应的星星,能再一次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
  学生在言语表达中不仅对家人,而且对自己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从学生最后写完的习作看,他们对家人在不同时间段、不同状态下的表现都能给予宽容与理解,知道家人工作打拼不容易,明白家人也是为自己好。最后把习作读给家人听,在一家人的笑声中互相理解,消除隔阂,增加感情。
  课标中对于习作教学提出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笔者以为,《小小“动物园”》一文的创作,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发现完整意义的人,习作的生命成长意义尽在其中。
 
 
  [2019-08-03]  摘自《教师论文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小小“动物园”》教学反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