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九册父爱之舟教学设计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之一  
作者:北京市上地实验小学 王秋杰
   
 
  一、课文内容分析
  《父爱之舟》是吴冠中先生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的父亲已经去世,对他深深的思念只能依托于梦中相见。文章以梦为境,追忆了早年“我”与父亲住旅店、逛庙会以及父亲送我上学、考学等生活琐事,表达出对父亲深深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文章虽然篇幅较长,但随着作者的娓娓道来,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品尝到吴冠中先生早年生活的酸甜苦辣。如果说父爱是这篇文章的内核,那么一个个鲜活的场景便让这“父爱”丰富而立体地呈现在读者眼前,显得更加有血有肉了。细细品读这些场景,我们透过事情本身的“辛酸”和“甜蜜”,触摸到的是细腻而深沉的爱。
  课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自然段,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第二部分为2~9自然段,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第三部分为第10自然段,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课文以“父爱之舟”为题,是因为父亲总是借用姑爹的小渔船送“我”离开家乡去报考和上学,这只小船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和深沉的爱,是人生之舟,希望之舟,爱之舟,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也承载着作者对父亲的思念感怀。
  本文的语言平白如话。作者将父亲对自己的爱融于字里行间,缓缓叙述,饱含深情,感人至深。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平凡的小事,而这些平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与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学生在平时的习作中,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而本文恰恰给学生的习作选材提供了典范: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平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是以叙述描写为主,在描写方面,可谓是工笔与白描相结合,疏密有致地刻画了慈父的形象,体现了画家的写作功力。平凡的语言,平凡的小事,却因父爱的伟大,使文章充满了魅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能够在学习中勤于思考、乐于探究,所以提取作者和父亲在一起的生活场景是比较容易的。但文章所选取的都是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学生体会父爱的伟大与深沉存在一定困难。因此,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资料和文本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感受浓浓的亲情。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
   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江南水乡)
  3.介绍作者吴冠中。
   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著名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 报考 教训 心疼 席子 庙会 彩排 糖果 抽象
   启迪 毕业 寄宿 师范 路费 轮换 领略 意境 磨灭
  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描写的场景,通过起小标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4.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课文,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深切的父爱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唤醒学生记忆,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聚焦场景,体会父爱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船上、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三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
  (一)置身庙会中的场景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理解。
  2.教师相机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地区,丰年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荒年就得卖儿卖女。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逃荒的农民上百万。
  3.学生结合资料谈理解。
   教师相机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带你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你是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谈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去庙会,对“我”来说是十分新奇和激动的,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朗读中感受父爱。
   小冠中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随机提问:通过朗读想表达什么?听朗读听出了什么?
  (二)凑钱上学的场景
  1.学生自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预设: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铺好床”等句子体会父爱。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家里粜稻、卖猪……”以及“平时节省到极点”等词句来感受。
  2.相机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要不断服汤药。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桑贴补家用。
  3.结合资料,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读鹅山高小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对于小冠中这样的家庭太难了,但父亲却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凑钱花到“我”身上,父亲的爱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决学生认知难点。
   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三)低头缝补的场景
  1.聚焦“永难磨灭的背影”谈感受。
   课件出示: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1)看着父亲的背景,小冠中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前文情境图。
   预设:父亲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会儿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包含您多少爱啊!
  (2)为什么船舱里的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呢?
   预设:学生可以结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谈理解,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2.讨论能否画出“载着父爱的小船”。
   课件出示: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小组讨论:你们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来吗?为什么?
   预设:答案是开放的,讲出理由即可。比如:能画出,文章中出现了多处描写小舟的场景;不能,小舟载着多少父爱呢,是画不出来的……
  (2)再次出示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预设:一弯小船承载了吴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记忆。可以说,他对父亲的依恋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组织交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疑难处交流解惑,在关键处深层感悟,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深情,发展学生语言,激活学生思维。】
  三、揭示写法,迁移运用
  1.结合小冠中梦中的这些场景,思考父亲为“我”做的这些事算不算大?为什么?
  2.既然父亲为“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为什么却让“我”永生难忘呢?
   课件再次复现两份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状况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体会。
  3.揭示文章的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写法: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
  (2)小贴士:一是所选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等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找准小中的大,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3)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描写母亲的一个片断。
   (学生完成练笔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逐步体会“以小见大”这一写法对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这种写法进行练笔,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巩固内化。】
  四、拓展材料,升华情感
  1.理解课题“父爱之舟”。
   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2.拓展阅读诗歌《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全篇文章1500余字,却不见一处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冰心老人说父亲的爱如果说出来,那就不叫父爱了。但是想听听父亲内心的声音吗?
   教师配乐朗诵:《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2020-09-18]  摘自《人教网》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父爱之舟》教学设计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