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
创设情景,指导写法:改写《示儿》的教学 | ||
---|---|---|
作者: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 雷喜峰 |
老师说道:全面反映了一个“悲”字。你想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达这种情感? 一位学生说:“环境。风雨交加的夜晚,给人沉闷压抑的感觉,能很好地烘托气氛。” 一位学生说:“蜡烛。烛光闪烁不定,忽明忽暗。有诗为证‘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看到陆游为国家操劳到生命的尽头,还没见到国家的统一,蜡烛都流泪了。” 老师点评:“我们常说‘借景抒情’,将自己的感情转移到景物上,通过景物及环境的描写来表达某种情感,这种考虑很恰当。” 另一位学生说:“人物。通过人物神态、外貌、语言、心理等方面的描写反映其内心无尽的愁绪。” 老师欣喜道:“你能举例具体说吗?” 学生回答道:“家人与卧病在床的陆游的对话,可以写出陆游为国家的尚未统一而悲,家人为即将失去好父亲、好丈夫而悲。” 老师点评道:“说得好!如果大家把环境、人物、事件三者的关系处理好,这篇小练笔一定会很精彩!” 【分析】 把古诗的学习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学生更进一步理解诗人的“悲”,更深一层体会诗人拳拳爱国心,同时也给了学生一个水到渠成的练笔机会。在古诗学习过程中,为学生奠定了相当的创作情绪,他们既被陆游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又为其壮志未酬而唏嘘不已。在学生拥有了“写作素材”和“写作情绪”的基础上,教师启发从环境、人物、事件等方面着手表达,定会轻松完成一篇情景交融、人物形象丰满的习作。 |
||||
![]() |
摘自《成都市行知实验小学》网站 | |||
上一篇 | 悲,从何而来——《示儿》教学案例 | ||
下一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