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将相和》“疑读讲品写”五步教案设计 | ||
---|---|---|
作者:徐丽华 |
(一)疑 在正确读出课题后,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看着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纷纷提出:“将”是谁?“相”是谁?“将”、“相”为何失和?又怎样和好?……质疑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愿望。在学生质疑时,教师板书: ![]() (二)读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疑问去读课文。在阅读中识读生字新词,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给三个小故事加上小标题,明确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去掉上面板书中的问号,第一次完善板书。 ![]() (三)讲 要求学生讲讲三个小故事。既是复述的训练,又进一步熟悉故事内容,为下一个教学环节作准备。三个小故事的复述指导由“扶”到“放”。具体做法如下: “完璧归赵”:师生一起阅读故事,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共同列出提纲(小黑板上)。让学生边看提纲,边看课文插图进行复述。 ![]() “渑池会”:让学生自己阅读故事,列提纲,看提纲复述。 “负荆请罪”: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回想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 (四)品 一品人物特点。在复述故事后,追问:你觉得“将”、“相”各是怎样的人?让学生充分发言,师生评判,形成共识,第三次完善板书。 ![]() 二品课文是如何体现人物特点的(这是整篇的教学重点,花时要多)。先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用笔划出文中能体现人物特点的语句,并分别注明体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然后进行交流。交流时随机进行品读,要求读出适当的语气,读出感情。 通过交流、品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廉颇、蔺相如的可贵,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渗透思想教育。 三品课文的写作方法。在前两品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出本课的写作方法。 (五)写 让学生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写一个人物片断。要求选取一件典型的事,注意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的一个特点。小练笔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真正掌握学到的写作方法,也使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结合起来。 关于教学设计的三点说明: 1.把预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环节(即“读”),有利于加强指导,提高教学效益。 2.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较多。不要集中学习,可随课文识读理解,个别词语也可随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3.教学时间为两课时。 |
||||
![]() |
摘自《老百晓在线》网站 | |||
上一篇 |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将相和》教学设计 | ||
下一篇 | 《将相和》长文短教教案设计及评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