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二 | ||
---|---|---|
作者:杜卫忠 |
《将相和》这篇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主线,通过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失和到和好的过程,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因果关系错综复杂。 学情分析: 《将相和》这篇课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组成。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教学中抓住“骗”、“逼”、“避”三个字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性格,理解三个故事的因果和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读通、读熟课文,理清文脉。 3、理解课文内容,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4、复述三个故事中的一个,并自由组合进行排练,在班上演一演。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学习第二、第三个故事,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进一步体会人物的个性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步骤: 一、抓住“逼”字教学“渑池之会”。 1、“完璧归赵”之后,秦国两次打败赵国,在这种情况之下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渑池之会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结果怎么呢? 2、默读课文,相互讨论,答案用四个词语概括。(侮辱赵王、没占便宜……) ★ 秦王是如何侮辱赵王的?(逼赵王鼓瑟)对于秦王的侮辱,蔺相如是如何反应的?(逼秦王击)蔺相如为什么逼?如何逼?(出示句子: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指导朗读。)逼的结果怎样? ★ 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说说理由。(突出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尊严,对敌人寸步不让。) 二、抓住“避”字教学“负荆请罪”: 1、过渡:蔺相如为了国家的尊严,国家的利益,对敌人寸步不让,相反,对于居功自傲的廉颇老将军,他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个故事,找出关键词“避”,围绕下面三个问题并体会蔺相如的为人。(为了国家的利益,对友宽容大度)和廉颇的性格特点。 (1)蔺相如是如何设法避开廉颇,不跟廉颇见面的? (2)蔺相如的手下是怎样看待他的避让态度的? (3)蔺相如是怎样向手下人说明避让原因的 三、品读赏析,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关系: 这三个故事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进一步分清事情的因和果) 四、布置作业: 1、引导课外阅读:既然将相和同心协力保赵国,最终赵国为什么还是被秦国灭亡了? 2、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
||||
![]() |
摘自《乐小教育网》网站 | |||
上一篇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将相和》教学设计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