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景阳冈》教学实录之一 | ||
---|---|---|
作者:张学伟 |
时间、地点:2011年9月25日,湖南省长沙市育才小学 学生:长沙市育才小学五年级学生 整理:潜江市园林一小姜俊华老师 一、板书课题,进入新课 二、快板表演,拟出文章主线 师:老师今天来给你们上课,怕吗? 生:不怕。 师:敢读书吗? 生:敢。 师:敢发言吗? 生:敢! 师:敢表演吗? 生:敢! 师:想看我表演吗? 生:想。 师:我来跳个舞,好吗? 生:好!(笑) 师:身体不好!那我来表演快板好吗? 生:好! 师:希望我用普通话还是河南话? 生:河南话。 师:【课件】你们别“啷”,听我来“啷”!(老师快板表演) 生:(掌声)。 师:写了什么? 生:武松! 师:他干了什么? 生:打虎!(师板书) 师:打虎之前干了什么? 生:喝酒!(师板书) 师:喝酒之后呢? 生:打虎。 师:喝完酒就打虎? 生:上山冈!(师板书)。 师:课文按顺序就写了……(师板书) 生:武松喝酒——上山——打虎。 三、品析“喝酒”部分 师:武松的“喝酒”与众不同。一般人喝酒喝多少? 生1:一斤。 生2:二两。 师:一般人喝酒二两到半斤,用碗大概是一碗。古代的酒度数较低,一般人喝3碗,武松喝了多少?【课件】 生:十八碗! 师:相当于6个人的酒量。武松是怎样喝的呢?我问你,你见过一般人喝酒吗? 生:见过! 师:怎么喝的?你说! 生:喝一点点,再吃几口菜! 师:武松怎么喝的?【课件】 生:一饮而尽! 师:齐读! 生:十八碗酒,一饮而尽。 师:这就是武松的喝酒,喝酒的过程中,还在讲话,我们来读一读武松与店家的对话。【课件】同桌两个人一个读武松的话,一个读店家的话。 (同桌练习读) 师:你来当武松,你选个店家。我们来听听他们两个人的表演。 (指名读) 师:看他们的表演谁像? 生:武松。 师:他为什么不像?谁来提提建议? 生:没表情。 师:好像不是店家在讲话,而是在念书。这个同学好在他把课件中括号里的词进行了表演,我们在读时就要他们用上去。我再请一组,谁来? 生:我!我!…… 师:我来请两位女同学! (两位女生表演,老师及时指导) 师:怎么样?给他们鼓鼓掌!(生鼓掌) 师:这样吧!我们一齐来!不过,这个桌子要敲,敲翻了我可不会负责! (师生配合读,师随时进行指导) 师:这个过程,武松一直在干什么? 生:喝酒。 师:不是喝酒,你说。 生:叫人筛酒。 师:叫人筛酒就是要酒。第一次他敲桌子说“筛酒来!”;第二次他奇怪地问:“什么叫三碗不过冈?”第三次他笑:“哈哈,我吃了三碗怎么不醉?”;第四次他干脆把钱拿出来了,说:“给你钱!筛酒!”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这一段对话很精彩,但从这段对话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武松? 生1:豪爽! 生2:刚烈! 师:刚烈,这个词是形容了性格坚强的女子的! 生3:倔强! 生4:意志坚强! …… 师:别人不给酒,他非要喝,他的脾气怎样? 生:倔强! 师:是呀,从这个部分,我们感受到了一个性格倔强、酒量又非常大的武松!(师板书) 四、品析“上山”部分 师:武松喝了十八碗酒后他执意上山,上山时他看到了一个公文【课件】(生齐读) 师:什么是大虫? 生:老虎! 师:谁来解释这个公文? 生:景阳冈有老虎经常伤人,过冈时要结伴,请别…… 师:你就解释最后一句! 生:请别犯规!(笑) 师:谁还想说? 生:请别自己害了自己! 师:“请勿自误”怎么理解? 生:别自己耽误了自己。 师:武松读出了八个字【课件】(齐读)。 生:山上有虎,单身莫行! 师:拿出笔,默读课文,划出武松心里的想法。 师:【课件】齐读! (师生配合,生读武松的心理活动) 师:一共有几处? 生:3处! 师:武松心中其实在干什么? 生1:想回去。 生2:害怕。 生3:自我安慰。 生4:给自己壮胆。 师:让我们来细细品味!先看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要干什么? 生:回去! 师:齐读!(生读) 师:他想:干脆回去算了,但是转念一想,读!(生读) 师:心里害怕不害怕,但是他要做…… 生:好汉! 师:为了面子,他回去不回去! 生:不回去! 师:再读后面,“怕什么……”读!(生读) 师:这句话是他干什么? 生:安慰自己! 师:自己安慰自己,也许碰不到老虎呢?再看后面,读!(生读) 师:什么意思?你说! 生:这里没有大虫,是人们自己吓自己! 师:这里究竟有没有大虫? 生:有! 师:有,为什么武松说没有呢? 生1:安慰自己不害怕! 生2:给自己壮胆。 师:害怕的武松;要面子的武松;有侥幸心理的武松;自己给自己壮胆的武松;其实在上山的过程中,武松一直在——(师板书) 生:犹豫! 师:但是武松还是上山,说明他有——(师板书) 生:胆量。 师:如果是我,我会这样写:山上有老虎,我不怕,我上去把它打死算了。这样写好不好?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1:太直白! 生2:他没打过大虫,不会直接上去! 师:是呀!没打过,他不会直接上山打虎,这样写就不真实。他把武松写得要面子,害怕了,这样写才…… 生:真实! 五、品析“打虎”部分 师:不管怎么说,武松上山了,最精彩的打虎片断开始了!【课件】你来读第1段! (生读) 师:不错,读得很流利,谁再来读? (指名读) 师:像我这样读!谁再来? (齐读) 师:大虫的所有动作都突出了一个字,谁来说? 生1:快! 生2:猛! 生3:有力! 生4:凶! 师:猛、凶、有力、快是这样吗? 生:是。 师:武松的动作也要快,我们要通过朗读将这种感受读出来。这一段中,谁在进攻,谁在防守? 生:大虫进攻,武松防守。 师:大虫做了几个进攻动作? 生:3个!扑、掀、剪! 师:武松做了3个动作,都是一个字—— 生:闪。 师:大虫是扑、掀、剪,武松是闪、闪、闪。这位同学过来!这就是老虎,你来表演动作! (生表演) 师: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武松在身后就来不及了,你再琢磨一下。该怎么表演“掀”呢?你来! (生表演) 师:看到没,用后腿一蹬。更难的还在后面呢?怎么“剪”?齐读这句话。 (生读) 师:没尾巴,用手在后面当尾巴。本来尾巴是耷拉着的,现在把它竖起来,扫一下也行。是这样吧? 生:是! 师:大虫厉害不? 生:厉害! 师:武松是用了一个动作——闪,我把它换成“躲”行不行? 生:不行! 师:为什么? 生:“闪”的速度快一些! 师:“躲”不快吗? 生1:“躲”说明胆小。 生2:没说出他怎么“躲”。 师:日本鬼子来了,我们躲起来了,躲说明我们藏起来,再也不…… 生:出来了。 师:武松如果躲起来了,他还来打大虫吗? 生:不能! 师:所以课文中用的是“闪”。你们当武松,我来当大虫,我们都来读! (师生配合读) 师:惊险吧!现在难倒了? 生:武松。 师:好,齐读下一段。 (生读) 师:武松动手了吗? 生:没。 师:还没动手,那唯一的哨棒也折成了两截。这下,武松要赤手空拳打大虫了。这一段我来读,但你们有任务,喝酒时我们研究武松的语言,上山时我们研究武松的心理,这一段,我们研究他的—— 生:动作。 师:这一段中动作很多,你们要关注武松的精彩动作! (生读,将武松的动作留给学生读) 师:武松有几个关键动作? 生:跳、按、踢、揪、打。 师:这就是武松打老虎的动作,这个过程怎么样? 生1:紧张。 生2:勇猛。 生3:不容易。 生4:惊恐。 师:武松冷静吗? 生:不冷静。 师:要不然哨棒怎么会折呢?武松也很惊慌,但从“按”这一个动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也有超乎常人的—— 生:力量。 师: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松的慌乱与力量。(师板书)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让我来梳理一下!武松酒醉到上山,我们的心就—— 生:提上来。 师:店家劝他,我们的心就—— 生:放下来。 师:他不听店家的话,我们的心又—— 生:提起来。 师:看见公文,我们以为他会回去,心又—— 生:放下来。 师:他上山了,我们的心又—— 生:提起来。 师:老虎攻他,他躲过去了,我们的心又—— 生:放下来了。 师:哨棒折了,我们的心又—— 生:提起来了。 师:在读课文的时候,我们的心一提一放,一提一放。武松打虎真过瘾,我们读书真纠心。看黑板,我写的第一排词是—— 生:倔强、犹豫、慌乱。 师:这都是我们“人”所有的表现(板书)。第二排我写的是—— 生:酒量、胆量、力量。 师:这是人所有的吗?这是“神”有的表现。(板书)有一位文学家说过:“武松是人,也是神。” 六、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师:谁还知道“武松”后面的故事?他这一生只打了一只“老虎”吗?请同学们回家再去品一品《水浒传》! 板书: 景阳冈 倔强 犹豫 慌乱 人 酒量 胆量 力量 神 |
||||
![]() |
摘自《潜江教研网》网站 | |||
上一篇 | 孙双金《景阳冈》课堂实录+听课感想 | ||
下一篇 | 《景阳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