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册景阳冈教学实录  
  孙双金《景阳冈》课堂实录+听课感想  
作者:孙双金
   
 
  11月16日上午,我在温州鹿城文化中心聆听了孙双金老师的《景阳冈》,《《景阳冈》一文改编自《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性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经过,赞扬了武松豪爽倔强、英勇无畏的性格。
  纵观全文,有如下特点:一是篇幅较长,适合学生进行快速默读训练;二是课文中出现了大量生字新词和文言词汇,很多字词的古今意义相差较大,对学生造成一定的阅读障碍;三是教材在具体描写人物时,突出了武松的语言和动作,特别是描写“打虎”一章时突出了武松的动作描写,而在“喝酒”一章中则强调了人物的对话。

  1.教学课文主要内容:
  教材可分为“吃酒、上冈、打虎、下冈”四部分。孙老师在教学课文的主要内容时,简单高效:
  师:谁告诉我《景阳冈》讲了什么故事?
  生: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
  师:武松是打虎英雄——板书:英雄。今天我们就走进打虎英雄的故事。作为这样的长文章有什么方法?首先要研究英雄的故事,故事的情节是怎样的呢?
  师:开始,武松在酒店里——生:喝酒。
  师:课文中用的是“吃酒”。
  板书:故事:吃酒
  师:我们今天仍然用这个词,比如我们说“吃喜酒”。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用词很有讲究。
  师:武松吃完酒酒去干嘛了,用两个字概括——上冈,小的山就是冈。在景阳冈上发生了一件事——打虎。打完虎武松就要——下冈。
  板书:上冈——打虎——下冈
  2.聚焦“打虎”片段
  梳理完课文的主要内容,便进入到重点环节——打虎。
  师:这就是英雄故事的情节,这个英雄故事最闪光的地方是什么呢?英雄的壮举?——打虎
  板书:壮举
  师:我们就走进打虎这个部分。默读“打虎”这个部分,看看武松打死老虎分了几个步骤?
  指生交流。
  师:武松第一步干嘛——躲闪;第二步——棒劈;接下来——脚踢拳打;最后——棒打
  板书:壮举:躲闪——棒劈——脚踢拳打——棒打
  打虎中的精彩动词是一大特色,既善于变化,又贴切自然。将武松的人物形象根植于动词中,是作者的精妙所在。从“按、扑、蹿、搭、掀、剪”等动词,可知这只大虫动作多变敏捷,力大无穷,凶猛异常。特别是它那“一扑”、“一掀”、“一剪”富有特色。而武松此时唯一的对策就是“躲闪”。
  师出示“躲闪”语段,指生读。
  关注读音:前爪蹿下来
  师:老虎吃人有三招,哪三招?——一扑、一掀(“一掀”是用什么打人?——腰胯)、一剪(什么叫“一剪”?)它从头到尾都能打人,太厉害了,读——
  生读相关语句。
  师:面对大虫这致命的三招,武松怎么做的?
  生:一闪、一闪、一闪
  师:词语怎么重复了,把“闪”换一换,你怎么换?
  生:一躲、一藏
  师:这样用词不同,有变化了,你们觉得是“一闪、一躲、一藏”好,还是“一闪、一闪、一闪”好?
  生:看武松反应快,换了词语就显得武松被动了,这样更能显示出武松更加机智。
  板书:机敏
  师:这叫积极的防御,多么机敏啊。有意的重复反而更能突出人物的个性。
  师:一棒把老虎打倒蒙在地上。这样写好不好?
  生:后面的情节就没有这么惊险刺激了;原文这样写会增加真实感;老虎反应可以反衬出武松的英勇。
  师:故事的情节要一波三折
  板书:一波三折
  从表面看“,躲”和“闪”的意思是相近的。但只要我们细细品玩一下,就会发现“闪”和“躲”的内涵是不同的:一是“闪”字表现了动作的敏捷,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戒备的情况下,“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有效手段;二是刻画了鲜明的人物形象。“闪”这个动作,具有针对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三是这“闪”字体现了武松有智谋地、主动地躲过;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简单的重复,也绝不是轻描淡写,很见作者的功力,显示了作者在捕捉人物动作,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独到之处。
  3.学习“棒劈”语段:
  师:这样写就又出意外了,结果把棒子打折了,出示“棒劈”片段:
  师:历史上打虎的不止是武松,还有李逵,李逵是用什么杀虎的——刀,但是你们都不知道,但是武松是赤手空拳把老虎打死的,这才叫厉害,我们都知道。
  师:把武松动作的词语圈出来。
  师:有三个“按”,两个“揪”,一“踢”一“提”一“打”,男生读——
  师:我们来研究武松的动作,这里有“揪”,你们把“揪”换一换,还可以换成什么动词?
  师:你们说了这么多词,那为什么作者要用“揪住”?
  生:“揪”写得更有力气;说明武松是紧紧地,很用力。
  师:只有“揪”最能写出武松使出全身力气
  生齐读: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
  师:这里有三个“按”——按去、按定、按下,这三个能对换吗?这三个“按”作者用的是多么准确啊,这就是名著的魅力。
  齐读该文段。
  师:从这里反应了武松什么特点?——英勇无畏、彪悍、武艺过人、无所畏惧、艺高胆大
  板书:勇猛这一部分最能体现武松的英雄气概。
  师小结:英雄的壮举最能表现英雄的性格,武松的性格读到此处看出了武松的英勇、彪悍,果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从打虎的人归类梳理开始,到“为什么同样打虎,其他人你们都不认识,武松却家喻户晓?”这个有意思的问题的提出,相信引发思考的不仅是学生,在场的教师也被问题的思考价值所吸引。疑惑处显风景。
  4.质疑“吃酒”片段
  课文反映了武松艺高胆大和英勇无畏,主要是写武松打虎的,为什么还花这么多笔墨写武松饮酒?《景阳冈》一文,故事的高潮固然是打虎,写得惊心动魄。然而此前,施耐庵却连篇累牍叙写了武松喝酒的情形。
  师:为什么要写上冈、吃酒?是不是偏题了?
  生:前面写武松喝酒喝醉了还把老虎打死了,写出他很勇猛;吃酒写出了武松的性格。
  师:我们就来研究武松的“吃酒”,打底和打虎有什么关系。研究他吃的第一碗酒。出示语段,女生读——
  师:什么叫“一饮而尽”?你爸爸用什么喝酒的,怎么喝的?
  师:这里有人劝武松吗,但是武松还是一大碗酒喝下去了,看出武松什么性格——豪爽、不拘小节
  板书:豪爽
  师:武松一饮而尽后,武松后面有一个动词——“叫”。思考:“叫”和“说”有什么区别,我们用朗读来区分,全班读——
  师:武松还有“叫”吗?把武松“叫”的地方圈出来。
  生圈画后,师出示答案。
  师:武松真奇怪,从来步好好说话,都是“叫”,你从这几个“叫”中看出武松什么性格?
  师:如果你的同学都是跟你叫嚷,你会觉得他——粗鲁
  板书:粗鲁
  师:这个人既豪爽又粗鲁,一点都不绅士。粗鲁的地方还有呢——出示原文对比:
  孙双金《景阳冈》课堂实录+听课感想
  师:酒家对武松很无奈,看出武松这个人怎么样?
  生:太倔强、不讲理、脾气很大。
  师:从喝酒我们酒看出了武松这个人很暴躁、不讲理,很倔强。写出了英雄的缺点有损英雄的形象吗?反而更显的他——真实、生动。一个好的文学作品都不会只写他好的一面。这样的人物才真实、立体,这才叫真正的名著。
  武松在酒店喝酒,与店家多次提到“酒”与“虎”,这不是偶然的,是作者的苦心经营。
  真是一句话生出多少文章,一碗酒引出多少曲折之情节,又陡增了些许韵味情趣。难怪金圣叹批道:“好酒是武二生平,只此开场第一句,便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粗看,似乎文章“主次不分”,轻重倒置。然而这正是施耐庵高明之处。写酒就是写武松,写吃酒就是写打虎。英雄赞好酒,好酒衬英雄。
  5.探讨:武松是否知晓山中有虎
  探讨:孙双金《景阳冈》课堂实录+听课感想
  师:武松几次回答店家的语言,画出来,到什么时候才相信山上有老虎的?
  师:看这4处武松的表现,出示:
  孙双金《景阳冈》课堂实录+听课感想
  反驳:温州城里有老虎,你怎么反驳?
  师:那怎么突然出现有老虎了呢?原来武松离开清河县已经一年了,一年里老虎来了他不知道。
  出示语段:
  孙双金《景阳冈》课堂实录+听课感想
  师:武松为什么说出这样的话来?
  师:因为那个年代确实有人在酒里放蒙汗药来谋财害命,蓑衣武松有怀疑。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什么性格——多疑、警惕
  师:不仅豪爽粗鲁而且谨慎多疑,也反应出社会不太平。
  出示武松第三次看到的语段:武松看了,笑道:“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师:这时候,武松仍然不相信。
  出示武松第四次看到的相关语段:
  孙双金《景阳冈》课堂实录+听课感想
  生读
  师:店家会怎么笑他?
  师:武松为了面子也不回去,只管上去,从这里看出武松什么性格——爱面子胜过爱性命,这也是武松的性格特点。每一句话里都可以读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才叫真实的武松,立体的武松,这才叫真正的武松。
  板书:爱面子
  师:是人都怕虎,这才是真实的武松。我们不仅学习了英雄的故事,还品尝了英雄的壮举,还探讨了英雄的性格,那是怎么塑造英雄的呢——吃酒这部分抓住了武松的对话,上冈这部分抓住了武松的心理,打虎抓住了武松的动作。
  作者塑造打虎英雄时,充分尊重人性的自然本质,真实地描写作为常人的武松在打虎前后怕虎的正常心理和言行,让人觉得非常贴近现实生活,真实可信,从而使人物的形象更加突出。
  好的教学,下课不等于学习停止,孙老师在结尾向学生和老师抛出一个问题:你觉得文章用《景阳冈》作题好,还是用《武松打虎》作题好?几乎在场的人都回答说是《景阳冈》好,孙老师则在此时告诉大家:什么是好题目,不要盲目迷信书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想让学生通过个性阅读获取主动积极的情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通过有效的强化才能得以充分的获取。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发挥学生学习主导者的作用,积极利用语言魅力,点燃学生的情感之火,促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而促进理解与感悟。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学生在领悟感情的同时,也激起了表达感情、抒发感情的欲望,孙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在朗读过程中读出个性,读出自己的见解。我们要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使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味盎然地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孙老师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他是有自身“气场”和“磁场”的,在场的每个人,都被“磁化”,都感染了孙老师的语文教学的正气,文学欣赏的灵气,教学相长的勇气。
 
 
  [2020-11-02]  摘自《番薯蛋皮的博客》网站
 
     
上一篇  精心设计台阶 加强应用指导——《景阳冈》课堂教学实录与评析
下一篇  《景阳冈》教学实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