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之二 | ||
---|---|---|
作者:李璇 |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词语。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4、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孙膑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正确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推想内容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题目叫《田忌赛马》。(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教学“忌”,简介:田忌是战国初期齐国的大将,他很喜欢赛马。 3.推想课文内容:题目是文章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好比是房子的窗户,许多文章根据课题就能推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看了本课课题,我们可以怎样推想呢? (田忌与谁赛马?赛了几次?结果怎样?) 二、自学课文,初步感知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 2.自学检查。 (1)指名读生字,注意“丧、惑、蔑”三个生字的读音。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来写? 加以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第一次赛马失败孙膑授计,第二次赛马取胜 2.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到描写两次赛马的段落,好好读一读。 3.思考这两次赛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4.交流:相同之处——马匹相同;马的主人相同;规则相同;比赛的地点相同。 不同之处——马的出场顺序不同,结果不同;人物的神态、心情不同。 为什么田忌只调换一下马的出场顺序,就能转败为胜呢? 田忌的根据是什么?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每位学生做三种马共6匹,并分别标上三个等级号码。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观看了田忌与齐威王两次赛马的激烈场面,我想问大家,相同的马,为什么田忌第一次赛马输了,第二次能转败为胜呢? 出示课件: 1)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 2)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 3)齐威王的马比田忌的马快不了多少。 师:你是怎样理解第三句的? 二、领悟关键词句。 1、师:第一次赛马后田忌、齐威王各是怎样的神态? 指导朗读:田忌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理解“扫兴”:在高兴时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兴致低落。 表演“垂头丧气”(低着头没有精神的样子),找近义词---无精打采 2、师:第二场赛马,齐威王又是怎样的神态? 生朗读:齐威王有点心慌了。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表演“目瞪口呆”(瞪大眼睛,张大嘴巴。形容吃惊的样子。 三、指导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师:作者用精练的文笔描写了两次赛马的过程,又用精彩的对话再现了孙膑献计是每个人不同的神态、不同的心理。这段对话既适于分角色朗读,又适于表演,你们想怎样学? 分角色朗读:田忌、孙膑、齐威王的话怎么读?试着演一演。 相机指导朗读或表演:注意“瞪、疑惑、摇摇头、没信心、胸有成竹、得意洋洋、夸耀、讥讽、轻蔑”等词的语气与神态。 初次比赛后,三人各是什么样的神态,用文中的词概括出来。 田忌:垂头丧气 齐威王:得意洋洋 孙膑:胸有成竹 四、引导探究,合作讨论。 师:还是原来的马,田忌如果要调换马的出场顺序,还有哪些方式?每次赛马的结果又会怎样呢?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师演示课件。 小结:我们发现几种方案中,只有一种是三局两胜,其他几种虽然调换了顺序,但田忌却赢不了。看似简单的方法,田忌却想不出来,你觉得孙膑是个怎样的人?(善于观察、仔细分析、认真思考) 五、总结体会,拓展阅读。 读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希望大家多读读让自己动脑筋的故事,相信你们会像故事中的人物一样越来越聪明。 附板书: 田忌赛马 田忌 齐威王 孙膑 第一次 败 垂头丧气 胜 得意洋洋 胸有成竹 第二次 胜 败 目瞪口呆 |
||||
![]() |
摘自《株洲市泰山学校》网站 | |||
上一篇 |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之一 | ||
下一篇 | 《田忌赛马》教学设计之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