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册杨氏之子教学实录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之五  
作者:特级教师 华伟中
   
 
  课前谈话:
  师:对今天来上课的老师有期待吗?
  师:老师介绍一下自己,请同学叫叫我。
  生:华伟中。
  师:听着真亲切。
  师:华这个字在做姓的时候就是读第四声,现在谁能正确的叫叫我。
  生:华伟中。
  师:很温暖,听别人叫自己的名字那是一种享受,名字取来就是让别人叫的。我姓华,我的爸爸也姓华,爷爷姓华,就我们这一家子就叫华氏家族,很多人不认识我,但是知道我的父亲,我的爷爷,他们怎么叫我呢?按照古代人叫法叫我华氏之子,你呢()
  生:(姓蔡)氏之子。
  师:今天这堂课,我们也来认识一位和我们年纪相仿的小孩子,他姓杨。
  板书:杨氏之子。
  上课
  一、揭示课题,了解意思。
  板书课题:杨氏之子
  师:谁来读课题
  生读课题齐读课题
  师:你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杨家的儿子。
  师:这户人家姓杨。
  生:这户人家的儿子姓杨。
  师:很好,这一篇是古代人写的文章,是古文,也可以说是文言文,试着自己读一读,把字词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一遍够了,自己读自己的,大声读。
  师:都好了,谁来读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师:读的怎么样,好不好。
  生:读的很好。
  师:好在哪?
  生:很有感情。
  师:哪很有感情?
  生:“甚”读的很好,读出了他非常聪明。
  师:你很会读,知道“甚”是非常的意思。再读。
  在读的时候,我们在人的姓后面可以停顿一下。课件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
  指明学生读。
  师:这句话讲谁?
  生:杨氏之子。
  师:我们在读古文时,碰到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后面需要停顿一下,为了让人听清楚。
  请生再读,停顿很好。--齐读
  师:知道这句话什么意思吗?
  生:讲的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儿子,他九岁。
  师: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有一个儿子今年九岁。
  生读第二句: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师:这个句子中出现了故事中的第二个人物,所以必须在孔君平的名字后面作一停顿,再读一读。
  生再读句子。
  师:有进步没?有进步,就要给予掌声,懂得给予掌声是人大度的一种表现。
  学生鼓掌。
  师:这句话在说什么吗?
  生:孔君平来杨家拜见杨氏之子的父亲,杨亲不在,孔君平就把杨氏之子叫了出来。
  师:有人说把古文的意思弄懂了,他读也会读的很正确,停顿也能读得很好。
  请生再读。
  师:知道孔君平是谁吗?孔君平是孔子的第二十六代弟子,学问很高很高,当时做了高官,相当于我们现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院长。说也有趣,他的父亲不在,回去就是了,为什么要唤出杨小儿来,当时心里想什么?
  生:想看看杨氏之子是不是真的很聪明。
  师:想试探一下。
  请生读,读的很疙瘩。
  师:别紧张,吸口气,慢慢读。
  师:注意停顿不是把气断了,而是气不断而音停,再来,相信会读的更好。
  请学生读。(3生)
  师:古人读的时候,比现在要慢一点。
  生再读。
  有进步,学生自发的送上了掌声。
  师:谁来读第三句,
  生读第三句:为设果,果有杨梅。
  读成了(第二声)
  师:有不同读法吗?
  生读第四声。
  师:为设果,为什么是读为(第四声)
  生:要是有人来,摆出东西,显示对他人很尊重。
  师:那是待客之道。读出了句子中省略的两个人物,谁能把孔君平和杨小儿送到句子中读一读。
  课件出示:()为()设果,果有杨梅。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果有杨梅。
  师:能说说句子的意思吗?
  生:杨氏子为孔君平摆了水果,水果里有杨梅。
  师:杨小儿真小气,只拿一种水果杨梅,还有其他的果子吗?
  生:有。
  师:你从哪个字里读出来,还有其他果。
  生:设果的话,应该还有其他的果子。
  师:你从设这个字读到的,一般我们搬家啦结婚啦,摆酒席叫什么?
  生:设宴。
  师:真会读书,再读读这就话,还从哪读到他一点也不小气。
  生:我从果有杨梅的“有”字读懂了他不小气,如果只有杨梅的话,会写果是杨梅,说明只有杨梅,如果有杨梅的话,说明果子里还有其他果子。
  师:真聪明,活脱脱一个杨小儿,能说说意思吗?
  生说意思。
  师:谁来读第四句话。
  生读句子四: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师:我有个习惯,我喜欢叫不举手的小朋友,因为说明你想的比别人要深刻。请我们这位韩国小朋友,行不行。
  生:行。
  师:说话说的很好,就请你,掌声。
  生读。
  师:非常了不起。
  师:这里话里讲的人物是谁?是孔指吗?那在哪停顿。
  生读
  师:非常好,你读的时候有没有看下面的注释知道意思了。
  生:孔指着这个杨梅,对杨小儿说,这是你家的果。
  师:有没有仔细听他的发言,他说的“以”指的是什么?
  生:杨梅。
  指明读句四。
  生家禽停顿错了。
  师:有不同读法吗?
  师:知道家禽吗?
  生:家里的养的鸡、鸭,猪、狗
  师:猪和狗是吗?算不算。
  师:猪和狗是家畜。鸡、鸭、鹅才是家禽。
  师:孔雀是家禽吗?
  生:不是。
  师:孔雀是生活在野外的,一般养在家里吗?所以它是禽类,像豹子、老虎啊生活在野外叫兽,所以有个词叫飞禽走兽。所以这句话的停顿要这样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学生自读。
  师范读,齐读
  师:现在能正确地读这篇古文了?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全文
  生读全文。
  师:第一次学古文,有问题是正常的,往下学,就会越学越好。虽然这一篇文章是古文,但是和我们现在写的文章一样,也是围绕一句话来写的,知道是哪一句吗?
  生读第一句。
  师:如果缩到一个词,应该是
  生:聪惠。
  师:是一般吗?
  生:甚聪惠。
  请学生板书“甚聪惠”。
  师:自己读读课文,想想哪儿能体会到杨氏之子甚聪慧。
  生自读课文。
  生:为设果,父亲不说,就知道摆出果子,招待客人。
  师:懂得待客之道。有没有从其他地方感受到?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看出很聪明(孩子语言很罗嗦,说不清楚,但意思是对的)
  师:哪个词读懂了,慢慢来,不用急,捋一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杨梅前面有一个杨。杨小儿也姓杨。那这个果子就是杨家的。
  师:是他们家的,是从他们家搬出来的,又不是偷来的,抢来的,想想孔的话到底什么意思?
  生:孔君平把杨梅和杨氏之子相提并论,
  师:也就是说,杨梅姓杨,杨氏之子也姓杨,说他们是一家子。
  师:意思是说杨梅和杨家是一家子,确实很聪明,听出了大学问家的话外之音。你继续往下说。
  生: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孔君平姓孔,孔雀也是孔,他的意思是说没有听说过孔君平和孔雀是一家子。
  师:她很聪明,抓住了两个地方,说出了杨小儿很聪惠。一个是孔君平的话,能听出话外之音,了不起。
  ……
  师:听出了话外之音,杨小儿的话能用这样的句式说吗?
  出示:如果()那么()
  生:如果杨梅和我是一家子,那么孔雀和你也是一家子。
  师:还可以怎么说?
  生:如果孔雀和你不是一家子,那么我和杨梅也不是一家子。
  师:这个杨小儿,这么小就能应声回答,怪不得说甚聪慧,还从哪看出来?
  生:应声答曰,“应声”看出来很聪惠。
  师:应声知道什么意思吗?
  生:很快的回答,马上答出来。
  师:我读孔君平的话,你读杨小儿的话,看看是不是应声答曰。
  师生角色对读
  师:想都不想,应声答曰。这回你读孔君平的话,找个同学读杨小儿的话,你们试一试。
  生生角色朗读
  师:回答如此的敏捷,怪不得说杨氏之子甚聪惠。
  师:说这句话时,孔君平大概是什么神情?想一想?
  生:藐视地说。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觉得杨小儿答不出来。
  师:刚有没有听介绍,杨家和孔家可是好朋友,作为长者,你觉得会取笑他吗?
  生:不会。
  生:会得意地说。
  师:是的,笑眯眯地说。
  指明读
  师:还会怎么说?
  生面有难色。
  师:看来,确实很难,要去揣测2000多年的人物怎么说确实有一定难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教师上台指板书“甚聪慧”
  师:发现黑板上写的“甚聪惠”与现在我们用的聪慧为什么不一样?
  板书:慧
  师: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这个“聪惠”而不用现在的“聪慧”。
  课件出示:惠:1)、宽厚,对人有礼节。
  2)、通“慧”,智慧。
  3)、古代兵器名。
  师:联系上下文,看看为什么用前者,而不用后者。
  生:因为后文写了为孔君平为设果,从中看出杨小儿很有礼节。
  师:非常有礼节,看看,古人的用字就是这么精确。再读读,哪也也看出他很有礼节有礼貌?
  生:为设果,不是自己吃。
  师:这是懂礼节,这是其一,还有其他地方吗?
  生:应声答曰:未闻---家禽。如果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好象是认定,绝对是他家禽。
  师:绝对,是一家子。用了“未闻”呢?
  生:不一定是这样。
  师:表示自己还不确定,用了“未闻”,说话就很得体,是这个意思,到底是不是,那你就自己去揣摩吧。确实,说话得体,杨小儿年仅九岁,却懂得如此周到的待客之道,又能够那说话那么得体,把一句话的意思换一种说法说,人家就乐听,爱听,喜欢听,这样的杨氏之子---甚聪惠
  略(关于插图)
  师:学到现在,能够把古文背下来吗?也允许你睁开眼看,试一试
  全班齐背课文。
  师:真厉害,一节课学下来,就把这篇古文给记下来了,我们真的是一个甚聪惠的班级,认识了一个甚聪惠的杨小儿,俗话说的好:英雄识英雄,英雄重英雄,这节课就学到这。下课。
 
 
  [2020-04-23]  摘自《平湖实验小学》网站
 
     
上一篇  《杨氏之子》教学实录之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