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百晓在线![]() ![]() ![]() |
入境·悟情·得法 | ||
---|---|---|
作者:王杰英 |
这段内容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借助音乐,通过朗读想象,走进语言文字,感悟表达自然美和语言美,培养审美情趣,培养读书产生见解的习惯。根据这一目标,设计了如下几块操作程序,不仅使文章的景、情、意水乳交融、相映生辉,而且学生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来到了草原,和作者在交流感受着草原的无限秀美。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聊天导入、揭示学习目标 老师从最近学生生活中比较关注的话题——“911空袭事件”谈起,组织学生发表看了有关电视新闻后的想法,引导到读书也应该用心投入、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然后随机出示学习目标:阅读时要产生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再调动起学生已有的读书经验,可以从“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等方面去产生读书感受,学生明确目标,每一步学习有的放矢。 二、朗读文章、走进语言文字 在舒缓优美、极具草原风味的音乐声中,老师范读第一自然段内容,学生边听边用心感受,看着画面想象草原景色;指名读过以后,学生带上心中已经产生的感觉再作轻声朗读体会。朗读具有唤起形象、表达感情等多种功能,这一读书过程,正是通过有声语言再现作品的形象,是学生走进语言文字的重要过程,更是交流读书感受的前奏曲。音乐有着将情感与画面感性表达出来的神奇魅力,加上老师的角色投入,很好地营造了草原的意境,创设了静静地读书、静静地走进语言文字的氛围,学生情不自禁产生了读书感受。 三、读悟文字、表达读书感受 这段文字主要从“草原的天空、天底下的景色和作者的心情”三个层次来叙述,而且各层在语言表达上又各有侧重:第一层不仅写出了草原天空的明朗、空气的清鲜这些草原特有的景象,而且作者对自己的愉快之情直抒胸臆,所以此处引导学生从草原天空的景色、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语言表达逐层深入谈感受;第二层次描述了草原神奇秀美的景象,像是一幅连绵不断、色彩明艳的画卷轻轻流入云际,作者的惊叹之情流露在字里行间,教学时重在朗读语言感受草原的色彩美、动态美,并结合“绣上的白色大花、翠色欲流”等词句交流其神奇之处;最后一层的处理,学生抓住“既…又…既愿…又想”等关键字眼体会到在这种境界里,简直不知该怎么做才能表达出心中的惊叹、愉悦、舒服的感情!这是整堂课目标实施的重要环节,学生始终处于读书感悟的紧张状态、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细致入微地捕捉语言,交流感受,提高了对语言的敏感力,充分享受审美乐趣。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对“文章内容、思想感情、语言文字”产生了自己的读书见解,对草原的景美、作者的语言美有了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还是在这读书体验中,学生自然运用了三条读书产生见解的方法,即:1、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谈读书感受;2、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3、展开联想和想象谈读书感受。这些读书方法的随机出示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之上,通过这一读书过程,使之更清晰。 四、吟诵文章、抒发愉悦之情 学生经历了这一读书过程,心中自然产生了诸多感受,故安排配乐吟诵这个环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朗读出来,用有声语言再现美,表达美。这时的读更是像作者一样在倾诉草原的美景、满心的愉悦。然后顺势背诵积累,以利于积累老舍先生凝练集中、节奏鲜明、景语即情语的语言文字,培养语感。 五、学习小结、交流读书收获 学生交流读书收获,教师引导可运用以上方法去感受,阅读时养成自己的读书见解的习惯。最后摘录自己最喜爱的描写草原景色的句段。 这一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阅读实践能力的提高,真正培养其语感能力,同时提高学生感受、鉴赏自然美、语言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在这个读书过程中,学生有着双重身份:一是走进教材、走进语言文字、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去交流、对话的读者;另外就是经历了读书体验后再站在教材外,对作者的语言表达的评赏者、学习者。情感体验是读书过程,学生最终获得了读书方法,而这方法不是理性分析出的,而是读书实践这种感性的活动方式体验感悟而得。这也是我们研究的如何进行高年级学生读书探究、在情感体验课型中赋予其新的内容、深的内涵,学生获得更多读书本领的尝试性操作。 |
||||
![]() |
摘自《小龙人课改网》网站 | |||
上一篇 | |||
下一篇 | 学美文,做“美人”——教学《草原》一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