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一册好的故事教学札记  
  教《好的故事》一点思考  
作者:佚名
   
 
  《好的故事》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首散文诗。此文通过对梦境中“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鲁迅在希望与失望的矛盾中,启示人们毁掉“昏沉的夜”,实现充满“好的故事”的生活的强烈愿望,表现了作者鲁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歌赞,对理想的热烈憧憬。全文景物写得真实、细致,且景中有情,景中有意。但是作为文学导师的作品,其语句深奥难懂,作为六年级的学生,要想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那么我在教学的过程中,融入了自己的思考,让学生尽可能的去理解文章的主题。
  “我仿佛记得坐小船经过山阴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丛树和枯树,茅屋,塔,伽蓝,农夫和村妇,村女,晒着的衣裳,和尚,蓑笠,天,云,竹,……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随着每一打桨,各各夹带了闪烁的日光,并水里的萍藻游鱼,一同荡漾。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凡是我所经过的河,都是如此。”这一段是作者通过想象在梦境中,理想中的家乡的模样,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安详,幸福。。。。。而这一切的美好的梦境,是作者坐在船上,看着水中的倒影所描绘出来的。为什么描写的是水中的倒影呢?而不是像别人所描绘的梦境,是在岸上或是比较实的地方呢?我有一丝疑惑和不解。同时我又查阅了鲁迅当时写作的背景。文章写于1925年,当时的中国极其混乱,帝国主义的正在迫害中国,广大的劳动人民正在遭受着封建势力的迫害。军阀混战,土匪,黑帮,也在压榨着人民。当权者自私自利,不管人民的死活,理想中的故乡,是不可能有的。
  鲁迅作为一位用灵魂写作的知识分子,他挣扎于希望与绝望的精神混乱之中。他呐喊,他彷徨,凭一己之力却是无力改变现实。对理想有多憧憬,期望,对现实就有多悲哀。再美好的愿景都不会实现了。所以作者记忆中故乡只能是在水上的,梦境中水上的影子,虚的不能再虚了。因为“水中花,镜中月”,一切所期望的美好,只不过是一场空罢了。在当时的中国,是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的。这也正是作者当时悲痛,彷徨心境的写照,也是为当时黑暗中国呐喊而不得的无奈和叹息。
  于是,我在教学这一课时,以此处为立足点,挖掘点,让学生感受民族魂的苦闷,感受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感受他为祖国的未来而夜不能寐的拳拳赤子之心,同时也很好地给孩子们上一场爱国主义教育课,激励学生们认真学习,为建设强大的祖国去发奋图强,去努力拼搏。
 
 
  [2020-08-05]  摘自《蓓蕾守望者》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好的故事》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