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了解站长 关于本站 返回老站 中国桥站
 
   
  《老百晓在线》首页《老百晓在线》主页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册八年级下册九年级上册九年级下册  
    老百晓在线第十一册花之歌教学札记  
  《花之歌》教学心得  
作者:佚名
   
 
  《花之歌》是一首散文诗,通过花语的倾心流露,既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又袒露出了花的凋谢命运,纪伯伦的诗寓意深邃,既有诗意的叙述又有敏锐的思考来书写人生的。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我却用了三节课来学习这首散文诗。
  1、初读课文。扫除生字词障碍,如旖旎、冠冕的读音,理解芬芳馥郁、心驰神往、婆娑起舞、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等词语的意思。
  2、 读通课文,梳理文章的顺序。(1)理解文中的我是什么?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我是什么的?(2)我有什么品质精神?哪几个自然段是讲我的精神品质的?
  这样散文诗根据题目一是讲 “花”二是讲“歌”自然分成两部分。
  3、 精读课文。理解我是什么,体会我的精神品质。结合文章最后一段,细读体会:“向往光明,追求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既不张扬,也不自卑”。
  4、 阅读链接《杨柳和水莲》体会杨柳乐观积极的心态,水莲消极悲观的心态。正确引导学生的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5、 介绍作者纪伯伦,了解他坎坷人生。
  6、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是一种文学体裁。十九世纪中叶流行于欧美。它的第一个特点是篇幅短小,不分行,不押韵,但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充满诗的意境,有内在的音乐美和节奏感。第二个特点是内容的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第三个特点是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
  7、 鼓励学生用散文诗进行写作。表扬郑肖文的作文近似散文诗,欣赏她写的《雨》《虹》
  8、第三节课,结合第六、七两段和学生探讨分号的用法。用在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表示并列关系,承接关系,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的可以用分号隔开。引导学生分析这两段的分号之间的关系。
  9、课文运用第一人称“我”比第三人称“花”的好处,通过朗读对比,第一人称比第三人称,更有一种发自内心的肺腑之言,更真切。
  作文的方法渗透在课文中,也是无意之中向本单元作文过渡。
  当上完这篇课文,我相信,我和孩子们都收获满满的。
 
 
  [2019-10-19]  摘自《百味书屋》网站
 
     
上一篇  诗歌育人价值的课堂落实策略——以《花之歌》课堂教学为例
下一篇  《花之歌》教学反思之一